(身份证号码:37091919730204XXXX)
摘要:伴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可持续化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能源的推广运用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及原因分析。从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意识宣传、建立监管制度、完善隐患排查、提高消防培训几个方面,就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
引言: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的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建造完成,标志着我国交通行业正式向电能动力时代发展,相较于传统煤油汽车,无论是资源使用还是环境绿化,电动汽车都有一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大力推广电能动力设施建设,不仅是保障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战略发展的支撑,更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1电动汽车充电桩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发展而产生的,能够为交通工具提供电力资源的充能设备,类似于传统交通行业中的加油站。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充电桩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充电桩能够根据不同标准,完成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为电动汽车驾驶员提供极大便利[1]。
2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2.1驾驶不当
在电动汽车进入充电站进行充电,以及充电后驶离充电站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电动汽车驾驶员的操作失误或速度过快,导致电动汽车与人员、建筑的剐蹭事件。尤其对于电动公交车,由于驾驶员长期疲劳驾驶,视力思维能力受限,且电动公交车的视野盲区较大,极易发生剐蹭事故。一旦发生意外,轻则造成在场人员的身体损伤,重则损坏充电桩装置,造成大型交通事故。
2.2触电事故
电动汽车充电时所用电压远大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圧,若因充电桩设备老化、操作人员处理失误等原因造成充电桩漏电,且现场人员未佩戴有效防护设备时,就会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直接威胁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2.3自然坍塌
在建造常规电动汽车充电站时,为防止天气情况对充电桩工作造成影响,都会建立顶棚,而这也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顶棚坍塌事故。此外,部分偏远地区建设环境较差,且电动汽车充电站一般建设在道路两旁,容易受泥石流、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2.4火灾事故
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火灾事故。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建设发展,不同品牌的电池种类性能参差不齐,对于某些质量较差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因电阻过高造成发热现象,一旦温度到达燃点,或者遇到电池碰撞、受潮现象,就会引发火灾事故。此外,部分充电桩的自身建设质量较差,或受到雷电等天气条件影响,也会造成充电桩火灾事故发生。
3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
3.1健全充电桩安全管理体系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操作规范标准还在进一步完善,缺少对相关流程约束的法律法规。虽然有某些充电检验标准,但没有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模式要求,实际运行效果不佳。现行的充电桩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参照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虽然能解决部分安全管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解决场地坍塌等因自然环境或人为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充电桩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具体分析电动汽车的操作细则,从多个方向深化充电桩使用条例,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模式制定过程中,要明白电动汽车驾驶员才是服务主体,必须设身处地为驾驶员着想,简化操作流程,保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以和平沟通的方式解决安全管理体系与实际操作间的摩擦。政府可以成立工作管理小组,严格按照相关政策,积极落实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作用,设置技术顾问组、调解纠纷组、宣传服务组等不同的专业工作小组,并配以小组长,分化相关工作任务。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确保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与时俱进,及时纠正体系中不合理的地方,实现充电桩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2]。
3.2加强充电桩安全意识宣传
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基础要求就是普及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宣传工作,保障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全应用。确保电动汽车驾驶员能够充分意识到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对自身安全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坚持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思想,加强相关工作宣传力度,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定期举办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讲座,完善充电桩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应急能力培养。在进行灾情案例讲解时,要选取贴近驾驶员及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的典型案例,围绕充电桩安全管理的宣传中心,提高宣传效益。
在宣传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更新宣传内容,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网络、媒体、手机APP、公益广告等现代化宣传手段,明确宣传目的,详细解读电动汽车充电桩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意外处理等细则,切实提高电动汽车驾驶员的重视程度。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电动汽车驾驶员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消除相关顾虑,降低事故发生风险。进行政策性宣传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民情,选取不同的安全宣传方式,保证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
3.3建立充电桩安全监管制度
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监管过程中,很难做到对室外充电桩的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充电桩及消防器材的人为破坏。若这些状况没有被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并修复,那么在电动汽车驾驶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构建充电桩安全监管制度,依托制度中的各项要求,对每个充电桩使用环节进行控制干预,保证充电桩的安全管理。建立充电桩安全使用管理小组,赋予一定的权力,明确小组人员的具体责任分工,主要任务是监督工作人员使用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电动汽车充电。在发现存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充电桩使用操作时,应及时制止,并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形式进行充电桩安全操作指导,遵循理性化原则,达到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当地政府部门要根据实际交通情况,定期革新监管条例,满足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
3.4完善充电桩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排查是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制定严格的排查机制,定期对电动汽车充电桩进行安全检查。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在一定距离外设置警示标牌,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在修理过程中出现二次事故。
在进行充电桩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时,首先,要检查充电桩设备的安全性,保证充电桩能够正常充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其次,针对工作人员,要从安全防护装备的佩戴情况、是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相关消防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再次,要检查充电站值班记录表,考察登记信息是否属实,有无瞒记、漏记情况出现,各项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最后,检查充电站的应急设备建设情况,应急预案处理方式是否妥当,安全通道是否畅通,警示标牌是否显眼。
3.5提高充电桩安全消防培训
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作团队打造过程中,注重员工消防能力技术水平培养,也是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作人员招聘时,不仅要考察其专业能力,还要参考其消防能力水平,做好细节把控。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水准,才能保证在出现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事故时,在场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故控制。遵循科学化的培养原则,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及应急演练。根据电池漏电、设施坍塌、自然灾害、意外起火等不同情况,模拟不同事故场景,加强全方面事故处理能力培养。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消防知识储备,更要掌握大量现代化消防设备操作技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型消防设备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利用科学机械的便利性,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效果,完善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3]。
结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现代化交通工具,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保障相关人员的充电安全,成为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了解电动科技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时革新充电桩管理技术,顺应环境管理工作需求,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其辉,张怡冰,卫婧菲,等.电动汽车充电区/站两级实时能量管理机制及优化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39(06):122-129+152.
[2]王伟贤,朱洁,田贺平,等.电动汽车充电桩-后台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安全防护方案设计与实现[J].电力建设,2019,40(05):55-62.
[3]李阳,吴伟杰,林勇,等.考虑电动汽车行驶特性的工业园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J].南方能源建设,2018,5(S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