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 北京 100035;2.国网北京朝阳供电公司 北京 100124)
摘要:伴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成熟,电力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已经变得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需要电力。不管是哪个领域,未来的持续发展都需要以电力能源为支撑,电力能源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电力能源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一旦断电,那么就会给很多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也影响电力企业持续为居民提供电能。因此,相关的电力单位需要加强线损管理层面的探究,以防止出现损失不必要的电力的问题。阐述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分析线损管理工作目前的状况,指出造成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的主要原因,剖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同时,也介绍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相关运用步骤流程以及具体的应用,希望能给电力相关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应用
引言
近年来,电力工程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力企业的有效作用,其对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进行扩大,且开展了地区厂站电能的有效遥测。这些计量自动化项目的开展不可避免使得其出现计量自动化孤岛问题[1]。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提高电能综合应用水平,需要建设一体化计量自动化系统。因此有效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为开展线损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依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开展线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1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中线损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是一项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属于智能电网系统的一个系统。同时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作用为一个独立系统还包含集中抄表系统、电能计量遥测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种技术的应用涉及控制点很多,需要管理的业务面较广,技术运用具有复杂性。而集中抄表系统是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核心。集中抄表系统是将电网管理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利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处理等功能。例如常见的电表读取、电力线损分析等[1]。而线损管理可以帮助降低电能消耗,并对造成线损的原因进行排查解决,对症进行管理,提升电网的运行效果,提升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率。最终达到控制企业经济损失、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满足用户供电需求的目的。进行线损管理对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产生线损的具体原因
2.1配电网布局不合理
若想使得电力输送的质量大幅提升,布局不需要更为合理,一旦配电网的布局存在问题,特别是导线尺寸不是十分合适的话,线路损耗必然更为严重。比方说,当供电位置和负荷地的实际距离较远的话,那么传输线路必然是很长的,线路损耗也就随之增加,另外,导线截面过小也会使得能耗损失大幅增加。
2.2线损计算出现误差
在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线损工作进行管理:一是同步搜集有关的电表数据;二是分析计算线损的相关情况和数据;三是找出导致线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展开相关的解决措施,防止再出现线损的现象。但是因为目前电力企业所采取的线损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和传统,容易出现在开展线损计算任务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一些因素所困扰,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数据不具备同步性、精确性和完整性,进而还是没有办法克服线损的问题。
2.3计量装置问题
使用的计量装置如果本身就存在质量缺陷,那么计量结果就无法保证精准,电量损失也就难以避免。另外,计量方式并不合理的话,一旦出现高供低量现象,那么线路损耗必然会增加很多。还有就是毁了配置并不是十分合理,电能损耗也无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3.1形成报表
在展开线损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完成好分压、风线、分区以及分台管理工作,与此相关的内容必须要予以统计,形成完整的线损报表,将电力计量自动化予以高效应用后,报表就能够直接形成。对电力计量自动化应用后,能够将每个时间段实际耗损展开比对,比方说,可以将每一天的线损清晰呈现出来。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获得所需的线损报告数据,对运行状况能够有切实的了解,只要做好分析工作就可了解线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用可行方法予以处理,电力供应也就能够保持正常,电力企业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益。
3.2应用于日常的用电检查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日常的用电检查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任务。传统检查是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场地对日常的用电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的情况,这项任务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是人力劳动,因此工作的效率是有限的,而且极易产生误差,容易导致线损最终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如果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日常的用电检查作业中,能够有效及时地收集现场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这不但给线损的分析工作带来了可信度较高的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出现窃电行为,排查出电能计量出现问题的原因。当电网系统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会自动进行报警,而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获取报警点的电流、电压以及电能负荷的相关情况,从而得知用户具体的用电状况,进而增强对用户用电的管理。
3.3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首先,配电网线损的难点。对配电网出现的线损进行计算主要方法由四种:最大电流计算法、等值电阻计算法以及回归分析法、均方根电流法等。在应用原理上,这些方法对数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等效及简化,一般来说会将网络节点的负荷曲线形状及设置的功率因数与首部设置相同,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完全把握线损的准确率,因此只有在配电网发展进一步成熟,需要的运行数据完备后才能利用相应的计算方式开展线损统计。为了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其他类型的算法进行很好地比较,在配电网管理系统中线损的计算方法也更为多样,其中包括潮流的计算方法。在各类配电网采用的潮流计算方法中,前推回代法应用最为广泛,它的特点是编程较为简单、速度较快以及收效更好等,这种计算方法尤其是在对辐射状网络结构中较少采用环网方式运行的配电网上应用效果最好,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计算方式。现今社会各方采用的配电网设备种类是十分繁多的,网络结构也十分复杂,加上变化频繁、电能计算装置安装数量远远不足等,很难获取分支线的数据,尤其是缺少元件的相关数据,导致配电网中的线损计算难度较大,因此计算配电网线损只能是简化算法,计算的局限性较大。其次,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单纯依靠配电网计算线损的方式局限性较大,只能开展简化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准确度不高,最后结果必然会对线损分析结构产生相应的影响,导致线损管理的实效性不高。而计量自动化系统拥有远方自控系统,可以很好进行计量点计算,同时存在电力客户的诸多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线损管理中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为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对线损计算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克服,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逐年增高,电力输送过程中线损发生的几率也随着升高,对正常供电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针对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科学有效的办法提升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馨.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J].南方农机,2019,50(16):204.
[2]刘晓毅.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J].低碳世界,2019,9(4):108-109.
[3]樊倩.刍议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装备,2018(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