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何金芳
[导读] 现阶段,在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治工作中,水环境监测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摘要:现阶段,在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治工作中,水环境监测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水环境监测结果是对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反映,水环境监测不仅为制定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治管理办法提供依据和基础,也为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治的具体实施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进行简要阐述。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质量控制;
        1 水环境监测的作用
        1.1 对水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
        水质监测是水污染程度的评定依据,水环境评价必须得到水质监测工作的大力支持方可顺利进行。这是因为我们在对具体水环境进行科学评价时,首先要综合分析该水域的环境条件、污染源头及生态因素等内容,而水质监测数据资料信息就是进行这些分析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水质监测活动提供的资料数据来对水环境做出最终评定,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水质监测对于企业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能够客观、直接的反映出企业污水排放是否造成了水质污染、是否危害到了生态建设,对于企业生产及社会发展都发挥出积极有效的监督保障作用。
        1.2 对城市环保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作更不能落下,两者得到协调一致的共同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水环境保护关乎民众生命健康,关乎社会良性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城市化建设,水质监测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及生态规划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为其提供出最准确的科学数据资料,能够促进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生态监督及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其实现“发展环保两不误”的良好发展局面。
        1.3 对数据监测准确性起到提升作用
        水质监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对于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环保工作者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结果对污染源头追查到底,对于水域污染物实际分布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形成科学、客观、真实的环境评价结果,从而有效推动当地环境建设及污染治理工作的进行。实际分析过程要结合当地气象观测结果及大气监测情况等内容进行,从而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合理使用,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
        2.1 样品采集工作
        在水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中,选择采样地点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国家或者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进行样品采集工作,制定样品采集计划;2)采样地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采集样品要能够反映该区域的水环境质量;3)体现采样地点水样的稳定性和可再现性,充分掌握采集样品区域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区域的水体质量状况进行把握,使监测结果更准确可靠。样品采集地点确定后,实际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采样规范进行规范采样,穿采样服戴手套,不将外源污染带入样品中,影响监测结果;2)记录采样信息,对样品进行编号备注;3)做好样品的记录管理工作,尤其是涉及样品变更时,必须详细记录。
        2.2 样品运输与保存工作
        在水环境数据监测中,样品的运输和保存工作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1)将采集的样品装入采样瓶后,要反复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痕迹;2)根据样品检测的理化性质存放样品,避免样品变质或相互反应,且样品按编号顺序摆放整齐;3)样品装箱运输时,要避免运输过程中因颠簸导致的器皿损坏,做好防护措施。样品采集工作人员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妥善保存。
        2.3 实验室分析检测工作
        实验室是水环境样品进行数据检测和质量分析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检测人员应按照技术规范对样品进行处理,之后借助专业的仪器等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到具体的样品数字指标结果,如样品酸碱度、含氧量、重金属种类及含量等,详细记录。在实验室分析检测过程中,从实验室环境到实验用水,从检测仪器到检测分析方法都应该严格按照国标执行。


        2.4 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工作
        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后,得到的检测数据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检测结果与各项国家、地方标准规范进行对比。若经对比检测数据超标,存在污染,要实事求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不能随意更改结果。同时,针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到水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中,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3 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设备较落后
        只有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进而更高效地进行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但是在监测样品数据过程中,相比于一些有成套且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发达国家,我国采用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还较落后,使所得结果精度较低,监测技术也需要提高。由此可见,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2 监测法规不完善
        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不断得到重视,但是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中仍存在不完善、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在对水环境监测的细节把控上并未进行规范和明确,增加了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的难度,不利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推行,对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3 水环境监测网管理不完善
        相关部门为了加强和推行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水环境监测网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但是在水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和质量控制内容上存在着大量交集,不仅会消耗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不能充分利用监测网的数据,造成资源浪费。
        4 水资源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
        4.1 完善质量控制法规和管理体系
        完善水环境质量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为了对水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应对各问题的产生,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出台并完善与水环境监测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环境监测质量的管控,保护我国的水资源。
        4.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应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培养与培训,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理论与实践考核、参观交流学习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制定和落实奖惩机制,让工作人员在专业领域的资格认证得到重视,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国家和相关部门应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水环境质量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应用,同时,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4.3 提升样品采集水平
        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对样品采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升样品采集水平,保证样品的多样性、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因地制宜地采集样品。明确采样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对采样次数、采样方式、采样深度等进行确定,分区采样和分类采样时,要避免监测样品间的相互反应与影响,确保样品运输状况良好,与实验室做好样品登记、交接工作,从各环节各层次保证水环境样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当前的水环境监测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和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样品的采集水平,不断加强管理,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强.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J].吉林农业,2018(08):157-158.
        [2]张娜.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民营科技,2018(11):107-108.
        [3]董五一.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相关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12):186-188.
        [4]吴广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18):173-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