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陈大卫 张国娟
[导读] 古建筑修缮不同于一般建筑的修缮标准,本着“修旧如旧”的修复标准,我们将从古建筑修缮的施工特点讲到现代施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古建筑修缮不同于一般建筑的修缮标准,本着“修旧如旧”的修复标准,我们将从古建筑修缮的施工特点讲到现代施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技术、施工管理
一、古建筑修缮技术的特性及原则
   (一)、特殊性
        古建筑,顾名思义,经历过岁月洗礼的建筑物是十分脆弱的,所以古建筑的修缮相对于其他建筑物而言具有特殊性。在文物修复领域,“修旧如旧”是一贯的修复原则,不破坏建筑原本的特质和形状,尊重不同时代的建筑物风格,并在他们各自独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专门针对文物的法律文书,其中也详细的描述了文物修复,完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遵循的原则。其中古建筑修复就有其两大不能触犯的原则:保持原状,不进行干预。保持原状很好理解,就是尊重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年代感,不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以其自身的审美为转移进行修复工作。不干预意指在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要以建筑物为主体,尽量将修缮过后的建筑物在尺寸,装饰风格,结构样式等各方面和以前看齐。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是无穷的,他们几经沧桑,在岁月的更迭中伫立至今,其身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去还原和保护。
   (二)、专业性
        文物修复是一门需要细细钻研的技艺,古建筑的修缮对其专业性的要求非常之高,其中不仅包括对修缮技术人员的技艺要求,还包括一定的职业操守。修缮古建筑,就是修缮活的历史书,所以一定要遵守相应的修复原则,做到在修复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古建筑。古建筑的修缮绝不是一件单一的事情,他与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都息息相关。在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需要修复人员对这些内容均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还原古建筑原本的风貌。
   (三)、复杂性
    建筑的诞生是复杂的,而对于经历了如此多岁月变迁的古建筑而言,其复杂程度更甚。古建筑修缮的核心就是要对建筑物本体进行维修重建,可以理解为施工阶段。施工周期长,不确定因素众多,都需要技术人员在修缮施工的过程中加以考虑。古建筑的修缮技艺更是一门十分高深复杂的学问,需要技术人员考虑到古建筑修复的方方面面,从古建筑本身的年代特征修复重点,到古建筑所代表的朝代风貌等等,都需要技术人员在修缮的过程中考虑周详。另外因为古建筑的特殊性,其建筑物本体构建所用的材料,绘画的颜料乃至内部的装饰物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技术人员在修缮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与原本建筑材料一致的材料种类进行施工。力求“修旧如旧”保护建筑物原本的历史风貌。
二、古建筑修复的措施及步骤
   (一)、准备修缮方案
        古建筑因为其修缮的复杂性,所以在修缮古建筑之前一定要对整体的修复工作做一个详细周密的方案。首先就是要对古建筑本身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有准确的认识,对古建筑内部需要修复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建模,对墙体,绘画建筑所用材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在施工前确认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已经准备充足。对修缮工作整体的经济支出也要做详细的规划,力求做到修缮工作的质量及经济要求全部达标。
        古建筑在修缮施工时一定要做到先保护再修复,这也是准备修缮方案的另一个重要性。方案不仅包括修缮施工的基本措施,也包括修缮前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措施,要做到技术与保护并重。
   (二)、制定施工技术
        对于不同的古建筑而言,所经历的朝代时间,代表的人文艺术风格,象征的历史意义也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古建筑的修复图纸和实用的修复技术。对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图纸,方案甚至是人员的安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依托自然环境而生,所以在制定施工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对周边环境加以了解,把对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尽量将在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施工面积缩到最小,人员控制精简,材料进行妥善的放置。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十分的复杂,面对不同的古建筑也应该拿出不同的修缮技术来,施工技术的到位是修缮施工的基础,也是对古建筑修缮的充分尊重。
        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要求做到灵活修复,尽量贴合古建筑本身的年代及风貌,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现有的修复技术对其做到合理的变更。
   (三)、技术人员的培训
        古建筑修缮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十分之高,所以在修缮工作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此次修缮工作的参与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技术人员都应详细的了解该建筑的形制,结构,年份等等这些基础知识。古建筑是脆弱的珍宝,所以在修缮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加以尊重和全力的保护。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具有超高的技术水平,更要有高素质和对古建筑的喜爱与认可。古建筑修缮最怕的就是以现代的建筑风格和修复思想去进行修缮,只有对古建筑和古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确保技术人员在修缮的过程中对古建筑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加以巩固和传承。
三、古建筑修缮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管理
        古建筑修缮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那么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制度的管理,确保方案的正常施行。古建筑修缮虽然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但是其本质上还是建筑的施工,所以严格的制度管理有助于整体施工的进程。
        管理制度关系到修缮图纸的制定,施工场地的安排,施工人员的安排到施工材料的运用等各方面的内容,所以加强制度管理也是加强了对修缮施工的把控。专业的修缮施工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复和操作,那么修缮施工的管理工作也尽量交给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把控,这样有助于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精准的把控,在各个项目和不同的修复阶段也能够顺利的进行交接和实行。是对整体的修缮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保障作用,为之后的修缮工作理顺思路,精密计划。
(二)、提高技术人员水平
        古建筑修缮是一项对技术水平要求十分高的工作,在修缮施工时也反复强调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和专业素养。所以为了提高古建筑修缮和管理的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修缮施工之前,对参与的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二次筛选,组织所有人参加施工前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技术人员的素质过关。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为我国的古建筑领域培养人才,加强了对传承人的培育。
(三)、研究古建筑的历史
        对于古建筑而言,它存在的价值无疑是其自身蕴含的历史信息和人文艺术价值。所以在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加强对古建筑历史的研究,也是确保了修缮过程中不对建筑本身的风格进行破坏,能够更好的进行修复工作。古建筑的建筑体制,绘画风格,雕刻技艺等等,这些珍贵的艺术文化都是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学习的,修缮古建筑并不只是修复一栋建筑那样单一,它更多的是与建筑依托的历史文化进行碰撞,只有将历史研究到位,才能进行实际的修复工作。
结束语
    古建筑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栋建筑都闪烁着不同的人文艺术的光辉,修缮古建筑也是在修补历史,学习古建筑就是与知识对话。珍惜,保护,传承,是我们面对古建筑应该做到的。加强古建筑的修缮技术,严格管理制度,给予古建筑修缮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古建筑的修缮及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爱群,周坤朋,王崇臣,等.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9(1):195-206.
[2]佘军.浅谈古建筑修缮[J].施工技术,2004-06
[3]高云龙.古建筑修缮技术和质量监控的实践体会[J].建设监理,2007-12
[4]郝润芳.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技术组织与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2);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