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任文振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任文振
[导读] 摘要:在绿色经济发展环境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都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康的必要内容。
        菏泽黄河河务局鄄城黄河河务局  山东鄄城  274600
        摘要:在绿色经济发展环境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都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康的必要内容。通过分析当前水利施工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总结出优化水利工程环境设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完善保护内容和制度内容,不仅强化了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理念,还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规范了水利工程施工行为,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前言:在现阶段我国水利建设中,因为其规模往往较大,波及范围较广,如果建设方案不合理,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就很可能导致周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致使其无法稳定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水利工程建设优化的重要着眼点。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工作,成为关键任务,具备研究价值。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虽然会对于周围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与之相比,积极作用会更大,这也是兴建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后,其首先能够针对当地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进而也就可以降低出现干旱、洪涝等灾害发生的概率,有效实现蓄滞洪水的效果,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发挥保护作用。另外,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后,往往还可以针对水体进行优化配置,避免出现断流等问题,也能够具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避免了水污染威胁。当然,因为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而产生的大量电力能源,能够明显降低煤炭资源的应用量,进而也可推动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1.2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必然也会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同样也不容忽视。比如因为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很容易致使周围绿色植被大量损坏,整体绿化效果受损明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还会对于周围生物产生影响,导致大量生物被迫迁徙,当地的生态环境稳定性同样也就会受到明显干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还会直接对于水体产生影响,导致原有的水体运行规律被打破,水生生物同样也面临着不良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受损;此外,有研究还显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增加地震等灾害发生几率,同样也会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措施
        2.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了较好降低其可能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努力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首先明确各个不良影响因素,在施工方案制定前进行准确全面分析,确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更为合理。基于此,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完善相关评价体系,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区域进行全方位深入调查了解,在勘察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力求在达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评估施工方案可能会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威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防控也就体现出了较强作用价值。因为相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难度比较大,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此也就必然需要重点依托一些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比如BIM等先进技术就可以实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模拟分析,有助于评估判断其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此也就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促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工作具备更强实效性。
        2.2控制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方面,这也就需要在建设中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因为水土大量流失给流域内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区域进行重点明确,分析水土流失的具体成因,如此也就可以从这些具体成因入手进行防控,保障各个区域的水土稳定性。当然,如果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势必会对于水土流失带来影响,则需要在相关施工工序中予以严格把关和防控,同时可以借助于必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以此形成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化进展。
        2.3创新施工工艺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势必会对于流域内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为了尽量维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往往需要尽可能弱化这一影响,如此也就需要针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创新。在施工工艺的优化创新中,首先应该详细分析传统施工技术应用产生的威胁因素,进而有目的地进行调整改进,保障施工工艺的运用更为符合要求。比如在水利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的施工处理中,应该促使其在增加深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波及范围,对于现场地质结构尽量不产生明显破坏,或者是在基础处理中进行必要加固保护。此外,针对以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个生态环境污染因素需要严格有效控制,比如对于施工操作中出现的大量粉尘,需要在现场予以及时防尘降尘,严重区域需要设置高度适宜的防护层,避免出现粉尘大量外泄问题;对于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噪音也需要严格控制,尽量优选低噪音机械设备,做好隔音围护处理,避免对于周围生物产生影响和威胁。
        2.4生态环境修复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同样还需要注重做好修复工作,在施工完成后及时予以修复和补偿,避免这些不良问题严重恶化。基于此,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贯彻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要求,对于各个施工团队进行必要教育和培训,要求其明确自身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进而也就可以从自身入手进行必要弥补,或者是及时向建设方反馈,以求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可以及时弥补,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原貌。
        2.5优化水利工程环境设计
        在开展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时,需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要素,将保护预案和工程结构施工有效结合,在保障生态环境本身承载力的前提下,开展河流截流、土地淹没、居民迁移安置等工作。例如,在建设施工前期,可以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这些生物的生活生存环境、繁衍条件,在保障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设计出科学的建设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在水利施工中,加强废水、污水以及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做好防尘、大气污染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减轻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秩序。
        2.6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综合评估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分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内容,明确建设施工的注意点,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保护预测机制,可以为建设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同时,为了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施工方可以将保护工作纳入施工环节中,转变传统的施工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建设贯彻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工法乃至整个流程中。例如,在水利施工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坚持生态平衡建设原则,采用环保施工材料和技术,尽可能地降低污染,维护建设区域的生物系统。此外,加强管理监督工作,完善监测机制,优化生态环境跟踪评价,也是保障生态环境健康的基础措施,是维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3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周围生态环境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这也就需要重点从整个建设过程入手进行严格把关,力求更好优化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方案,针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及时防治,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维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微娜.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9(19):70.
        作者简介:任文振(1962.10—),男,山东鄄城人,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委党校毕业,本科,从事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