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分析 廖俊恒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廖俊恒
[导读] 摘要: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由于工业和生活等原因造成的水资源污染,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并且阻碍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身份证号:45222919870714xxxx
        摘要: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由于工业和生活等原因造成的水资源污染,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并且阻碍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由于供求不平衡、出现水患灾害以及污染问题,使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治理成了我国目前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管理,从水文资源管理背景、水文资源管理问题、管理控洪、加强环保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水文资源管理科学化,减轻洪涝灾害对于民生、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发展模式也更加科学、环保。但可以看到在发展道路上,由于早期环保意识观念淡薄、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大自然也对人类做出了相应的惩罚,如天气反常、洪涝频发等。水文资源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影响生态系统安全与民生问题。加强水文资源管理可以防洪、防灾以及保护环境,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可见,分析如何通过水资源管理进行防洪与环保是十分必要的。
        1水文资源管理背景
        我国水资源丰富,有长江、黄河等几大水系,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多发洪涝灾害。随着环境破坏日益加重,水文资源管理迫在眉睫。尤其在防洪工程建设上,存在着严重供应不足,基于生态环境破坏背景下加剧了洪涝破坏程度与污染范围,累及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异常。查阅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我国水文资源变化频率逐渐上升,洪涝规模、频率等相关数据指数增高[1]。总体来看,我国水文资源管理水平较低。随着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的发展,国家发展日益重视水文资源管理,加大相关研究,正视水文资源对于环境的影响。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加强水文资源管理可以平衡水资源的使用,让公众形成节水意识,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果。水文资源管理部门多采用出水量监控管理的方式进行管控,但如果在群众节水意识不强、技术落后情况下仅是监控出水量,并无特殊节水效果。部分企业在用水时直接将废弃水排入到江河湖海中,污染水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2水文资源管理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建立完善相关水利措施,推动节水工程开展,建设水文监测系统,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水文资源管理直接影响生态、防洪等问题,但如果不加大相关管理,将危机民生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生态安全。具体来看,我国水文资源管理存在着三点问题。
        2.1监测设备问题
        水文资源管理与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数据基础之上。因此水文资源数据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水文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水文资源数据的采集依赖于设备,如果设备不可靠将会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范围、时间段以及精准度。我国水文资源管理不够成熟,水文研究深度有限,相关基础设备投入不足,尖端技术没有被普及到水文资源管理领域,多依赖于人工监测与管理,既加重了水文管理工作量,也不利于水文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2]。
        2.2节水制度问题
        虽然政府与民众均已经认识到节水重要性,但相关制度并不完善,浪费与污染了大量水资源。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源种类多。一是长江流域,主要污染源为氨、氮、石油化工产品,污染程度一般;二是黄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主要为氨、氮、高锰酸盐,污染程度比较严重;三是珠江流域,主要污染源为有机物(部分江段指标超三类),污染程度一般;四是松花江流域,主要污染源为高猛酸盐与生化需氧量,污染程度一般;五是淮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高猛酸盐、氨、氮,污染程度相对一般;六是梅河流域,主要污染员为生化需氧量、氨、氮、高猛酸盐;七是辽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高猛酸盐、生化需氧量,污染程度一般。随着水资源不合理应用呈现出枯竭之趋势,反向倒逼我国节水技术与节水制度发展。近年来,在政府号召下大力研究节水技术,但我国居民由于用水习惯等问题,尚没有形成完善的节水意识,浪费水资源行为依然存在。

诸多因素合力作用加剧了我国水文资源管理难度,也是水文资源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3]。
        2.3利用技术落后
        水文资源管理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相关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国家科研部门带头研制了相关资源利用技术,但也由于人们意识缺乏、资金限制以及其它因素限制了其推广,导致水资源利用相对落后。
        3意见及建议
        水文资源管理对于环保、洪涝减灾意义重大。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做好防洪减灾工作,应从水文资源管理出发,增加技术投入,解决水文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使其真正发挥“管理控洪,加强环保”的作用。
        3.1完善防洪方案
        防洪需要监测降水、河流径流量等相关水文信息。因此相关单位应该使用先进的水文监控设备,动态监控水文信息,为防洪方案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如某河流领域,春季降水量多于往年,河流水位较往年季节性偏高,根据常年水文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领域与夏季进入七八月份进入汛期,因此预测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现象。相关单位可以联动其它部门做好防洪工作,建立应急方案,储备防洪物资,并定期开闸泄水,加强河流水文监控与降水资源监管。应该注意,洪涝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威胁巨大,并对地表强力冲刷,改变地貌地质状况,加剧水土流失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应该结合水文资料尽早建立防洪方案,对于民生发展、生态环保意义重大。完善防洪备案,才能够在大型洪涝灾害面前尽可能的减少损失[4]。
        3.2提升群众意识
        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十亿元。洪涝灾害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影响巨大。洪涝灾害自然与地质地貌、降水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人类频繁经济活动加剧了水文资源管理难度,如人们节水意识差,随意使用、污染水资源导致各大河流域污染严重,洪涝灾害后洪水蔓延地区对土质受到影响,再次作物经济价值降低。因此,应该提升群众意识,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要让群众具备减灾意识,知晓洪灾来临时应该如何保障生命安全。相关部分也应该根据水文资源数据,统计、分析隐性洪涝灾害因素,对于重大灾情要及时进行预防。
        3.3建立水文管理体系
        加强水文资源管理应该尽快将尖端技术应用到水文资源管理中,如卫星定位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尖端技术与水文监测设备相融合才能够尽快提升水文资源监测覆盖范围与精准度,联动地质、水利等相关数据信息,全面构建水文预警体系。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修建防洪减灾工程,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积极推广节水意识、环保意识,降低水资源浪费、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促进水文资源生态系统的恢复[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洪涝灾害影响民生、经济、环保,对于环境危害巨大。基于我国水文资源管理现状,应该多项并举,加强洪涝灾害管理与水文资源监控,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宣传等,全方位减少洪涝灾害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水文资源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多义.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08):232-233.
        [2]申晓雅.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9.
        [3]汤林林.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1):273-274.
        [4]温建雄.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4):13-14.
        [5]李琳,戴金烨.关于水文水资源中分形理论的价值与实践运用的思考[J].科学技术创新,2018(13):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