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召磊2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石宝琦1 李召磊2
[导读]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不免会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之上阻碍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破坏生态系统的均衡。
        1 辽宁兴硕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1000;
        2辽宁泽龙水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1000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不免会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之上阻碍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破坏生态系统的均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保护环境,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引言
        自我国于2011首次出台了关于水利事业发展的综合性文件以来,国家公共财政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其建设不仅关系到蓄水、发电、防洪领域,还涉及养殖、灌溉等农业领域,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都避免不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仅仅从人类的需要角度来发展水利工程,而无视对周边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的保护,那么,长远来看,必然会危害到人类自身利益。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工程的规划入手,明确河流、周边的生态平衡关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理念,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1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对水文的影响
        水资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分配质量。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会产生废水、污水以及建筑垃圾,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控制成本,会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的重金属沉降急速,污染水体环境。部分大型建筑垃圾会造成河道堵塞,导致水流停滞,不仅影响了水体的流动性,导致浊度降低、悬浊物沉降,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也会随着减弱,造成水体污染。但是,在水利工程的运行期,水环境容量增加,水体流动性、净化能力会得到一定改善。
        1.2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包含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水利工程施工结构会影响施工区域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该区域栖息的生活无法有序生活,被迫迁移。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建设区域的水域环境发生不规则变化,严重影响生物的繁殖和生存,从而造成大范围死亡,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水利工程会占用土地,对草地、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为之赖以生存的陆生植物成长,破坏了陆地生物成长环境。
        1.3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河流环境产生轻微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考虑到施工要方便的因素,施工人员会对天然河道进行截流施工,这样做的话对河流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得到降低,甚至产生一些有利因素,改变河流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与此同时,当水库蓄水结束的时候,河流的水位会上升,水资源蒸发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因此环流会对河流环境产生影响。在太阳的照射之下,水库的水温与河流的早期水温会有差异,这也会影响河流环境。
        1.4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变大气中水汽的成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和该地区水的覆盖面积,使该地区的空气变好,并有保湿和净化的作用。水利工程对生态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该地区降雨增加。通过水资源的蒸发,该地区的水蒸气成分增加,降雨的机会大大增加。(2)改变降雨的分布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大量的水资源被保存和保留。由于在水利工程附近水库的影响而产生的低温效应,通过水库蒸发的水蒸气不易在水库附近。但由于远离水利设施,降雨的增加间接改善了水库周围的气候环境,主要表现为夏季温度较低和冬季比较潮湿,这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温和。


        2水利工程建设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生态水量补给
        生态治理的目标是形成“山水相映、水网相通、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水利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水体自身含有大量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土壤生物的存在能够促进土壤存在间隙,在水资源丰富发展的阶段下,河堤可以通过蓄水,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此外,水资源短缺时,河堤的前期蓄水能够逐渐渗透到河道内,以改善河道干旱、缺水的状况,还能调节水量,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坚持在环境科学技术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依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考虑,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平衡的目标。
        2.2生态设计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在进行工作设计中,融入水体的自净理念,在设计上增加加速水流流速的功能,让水在流淌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进一步提高水体的自净作用。将水资源自身存在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水体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污染物,在这些细菌、真菌分解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为水体生物提供营养。此外,水体中还有藻类生物,这些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大量的氧,帮助水体其他生物的成长。在水资源食物链里,把污染物降到最低,不仅可以保证水中含有充足的氧气供水体生物繁殖,还能强化水资源中的溶氧含量,进一步让微生物能够健康成长。水体里的植物可以吸收大量无机盐营养物质,促进水体的自净。所以设计人员可以帮助水流加速,而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2.3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原本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综合评估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内容,明确建设施工的注意点,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保护预测机制,可以为建设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同时,为了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施工方可以将保护工作纳入施工环节中,转变传统的施工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建设贯彻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流程。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坚持生态平衡建设原则,采用环保施工材料和技术,尽可能地降低污染,维护建设区域的生物系统。此外,加强管理监督工作,完善监测机制,优化生态环境跟踪评价,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措施,是维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4重视生态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生态技术及其相关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既能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也有利于改善工程周边生态环境。比如,设计者在设计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河道护岸方面的材料,可铺设用于植草的专用砖块,注意铺设的位置与数量,以利于草皮的生长。另外,可合理应用石笼抵御恶劣天气的破坏,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增强斜坡的稳固性,避免外力作用而变形坍塌。就水利水电工程水闸技术而言,相关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目前常用的生态技术包括钢坝闸与翻板闸。这类水闸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近年来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均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实现两者的共存发展。以上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一些影响,并提出了几项环保措施,希望对我国水利工程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2]李存宏.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居舍,2019(35):8.
        [3]刘华国.水利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问题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131.
        [4]曹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