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 蔡永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蔡永健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关心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关注一系列有利于自身健康的外在因素,例如,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身份证号码:13032319880208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关心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关注一系列有利于自身健康的外在因素,例如,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自然的美观程度,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重要性;现状;对策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特殊性,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的,即在相关技术及理论的支持下,使环境污染控制在较低的范围。鉴于环境污染日趋复杂的趋势,对其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详细探讨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一、环境工程管理特点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复杂,污染物的不可控性及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预知性,决定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复杂性。在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来源是工业三废,即噪声污染、光污染及放射性元素污染等。这些污染物成分复杂,比如汽车尾气,它由苯、醇、醛及二甲苯等多种有机成分构成。另外,要想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多样化,所以,要想高效地治理污染物,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工艺及先进的技术加以治理。
        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面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专项资金得到优化利用,避免专项资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环境保护的投资效益。其次,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能为环境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埋下伏笔。最后,它使其环境治理工程实现预期的目标与价值。以此,使社会公众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改变已有的环保观念。同时,能使日益尖锐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使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现状
        1、公众缺乏环保意识。任何国家的环境问题不只是政府的问题,而是公众的素质问题,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公众共同进行环境保护来解决。在我国,大部分的人都缺乏环保意识,所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因素,比如水土流失、工业废水等环境问题。我国大多数人认为环保和治理环境问题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无关,从而导致我国缺乏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缺失环境道德,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水平低,不能自觉进行环境保护。
        2、环保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其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1)行之有效地政策法规相对较少,经济、技术方面的政策也略显不足,同时各政策、法规间缺乏一定的协调配合,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2)当前,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够。由于环保部门缺乏应有的强制执行权,严重影响了部门的行政执法效果;3)因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从而使环境执法受到诸多阻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法不依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在一些个别地区还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4)执法监督实效性差,内部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社会及舆论监督的落实也不到位。基于以上原因,从而使环境污染治理难上加难,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
        3、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虽然我国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相关措施也在逐步完善。但由于我国相关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实际实践时长较短,因此民众对相关管理工作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对管理的重要性、方法、目标都缺乏专业的认知,进而导致在相关工作上缺乏专业人才的积累,无法有效的吸引人才,也无法促使社会不断的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在相关专业建设上,院校方面的专业建设较为薄弱,数量与质量都较为缺乏,因此导致相关人才紧缺。


        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1、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标准体系。工程标准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规范市场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并遵循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若标准制定的过于宽松,有可能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留下隐患;若标准过于严格,会使市场发展受到制约。对我国而言,最佳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标准应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适应市场竞争,并能起到强制性行政措施无法起到的作用。
        2、建立健全与市场运作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当前,随着我国环境工程市场日趋国际化,这就要求环境管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而在我国环保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应借助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工程市场化。为此,环保部门应在原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借此来提高行政效能。首先,政府可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强化对环境工程市场中主体的管理,如减免税收、财政补贴及贷款优惠等;其次,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及验收制度等,调节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运作;再次,加大对市场运作中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3、积极做好宣传与引导。环境工程建设不是一项快而急的工作,而是一项长久、稳定的事业,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积极宣传引导工作,使社会各界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有效支持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在进行宣传和引导时,可借助网络、媒体等具有较强传播功能的平台,可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观,促使人们做到勤俭节约,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环境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4、不断革新监测手段和方法,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手段。以往的城市环境监测手段在连续性和灵活性方面有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数据的正常。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部门要不断革新监测手段和方法,用科学灵活和连续性的现代化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把握监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筛选和分析处理,确保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5、开辟并健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是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最佳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开辟并健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又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对此加以重视,同时借助科学化规范化的市场管理办法,促成环境污染治理效果的提升,将环境污染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质量。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法规条文、成立市场管理部门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同时,还要重视对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以此为基础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的管理与控制。需注意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只是采取措施开辟并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但不参与市场运作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规避因职能部门参与管理,而极有可能会形成的管理效果不彰及贪污受贿等恶劣问题,从而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化管理的最佳效用。
        6、加强工程监督管理。监督主体是专业的市场管理部门和认证机构,政府虽然不参加直接的管理,但其可通过强制和权威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也可通过税收、补贴等达到调控管理的目的。对工程中的贪腐和随意性,在通过专业规范进行管理约束的同时,也要注重用好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打击,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
        总之,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环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保工作的有效性与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因此,要找出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张扬.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5(11).
        [2]徐新红.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4(17).
        [3]叶嘉辉.关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