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庞德红
[导读]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造成了地质灾害发生几率的不断提高,所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情况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莒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山东莒南  276600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造成了地质灾害发生几率的不断提高,所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情况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基本原则,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矿山资源;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技术
        1.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与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成为了鲜明的对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若要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严重的瓶颈问题,就要不断地改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手段,确保在保护利用矿产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上实现全新的突破,因此笔者试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谈些粗浅的认识。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原则
        2.1科学有效地保护治理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环境
        每一个矿山地质环境都具有不同的类型结构特点,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利用的时候往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形式,这就给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带来了多样化。所以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就应当结合各种类型的施工条件,制定不同类型的保护与治理施工方案,以便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一般来说矿山地质环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按照矿产资源自身具备的特点分成了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汽四种;二是按照这些分类再对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加以精细地划分,以便在保护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分级分类进行保护与治理。
        2.2科学有效地保护治理不同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
        受区域环境所限,总体上来说我们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是非常均衡的,通常划分成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此前提下按照每个地区气候、环境的差异再进行细致的区分,然后再基于第二种情况按照每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地质条件划分成第三个层次。所以在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时就要充分考虑上述三个层次,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环境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2.3科学有效地保护治理不同层级的矿山地质环境
        基于上述考虑,在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技术方法。以往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由于实行的是“一刀切”的规范标准,没有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所以保护治理的成效并不好,并且经常会暴露出严重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所以为防止再次出现这种情况,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以前一定要事先勘察好矿山的客观状况,针对不利条件结合矿山实际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治理对策,最大限度地增强开发利用效率。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要点
        3.1坚持因地制宜保护治理
        在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矿山实际状况,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推进的措施,科学合理地制定务实、高效的对策,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质量。
        一是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事前勘察,并且统筹考量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矿产类型、开采数量、技术方法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戕害情形,采取层级处理、因地施策、条块结合的方式,稳步建立和持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最佳机制。
        二是要严格坚持“保护优先、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严格依据科学划分的矿山地质环境级次标准,结合当地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情况,按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破坏层级,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来适当区别并反应到一张图上,并且采取敏感因子指数模型进行技术处理,综合分析、评判不同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总体布局设计,有侧重点地推进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以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
        3.2健全完善法规保障体系
        要始终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规范和约束矿产资源勘探、规划、开采、恢复等各个环节,并且强化矿山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监管、执法力度,严格坚持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效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始终沿着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健康持续运行。
        3.3建立健全规范标准体系
        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以往对矿山地质资源进行开采利用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地重视和关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问题,所以就埋下了很多的隐患,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要吸取教训,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破坏的类型、层级和矿产资源种类,并且结合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对策,切实增强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推进。
        3.4探索应用先进技术措施
        一是科学培育技术人才。人才资源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要积极主动采取务实举措,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保护与治理实效。
        二是创新运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在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过程中,要积极有效地探索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调整,实现科技创新,改善生产设施,全面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艺标准和技艺水平,努力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能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增效。
        4.结束语
        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当始终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积极有效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所以,对于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来说要主动探索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建设,正确区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级次,健全完善保护与治理的规范体系并施之以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增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益的最大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顺立、兰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探究[J].环境与发展.2020(1).
        [2]王艳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研究[J].防护工程.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