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5040219860502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住房建设质量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的质量,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很重要的,是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根的过程中混凝土建筑工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流程和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确保住房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混凝土这种材料在保证建筑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之上还能够提升建筑的承载力,改善原有建筑的结构,但是设计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特性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利用好混凝土。根据对房屋建设以及混凝土使用的经验,对其具体的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一、混凝土材料被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对混凝土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使用混凝土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只有避免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保证混凝土能够对房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混凝土材料一般出现问题主要分布在两个环节,一个是原材料的选择环节,另一个是施工环节。
1.在进行原材料选择时,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了使运送混凝土的工作更为便利,一般会将商品混凝土直接传送到施工现场中,因此需要对运输的过程进行规范,以保证选择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更加让施工人员满意,然而在实际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之中,一般运输的时间都比较长,运输的路程也比较远,在这种恶劣的运输条件之下,原本性能优良的商品混凝土就会收到影响,其水灰比就会丧失合理性,混凝土材料也会变得很稀,这种商品混凝土就难以保证其原本的质量,另外如果需要在房屋建设的现场来配制混凝土材料,如果各个成分的配比没有设定好,就会使混凝土被使用时其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不良现象,这种混凝土的强度也相对较低。
2.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其工艺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模板工程问题。对于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模板的组合安装是一项精细而严格的工作,在具体的施工中基本没有关于模板安装和拆卸防的设计,也没有给出相关的规范说明。现场施工中对于模板的制作、拼装、和模等都无法做到精确,使得在实际运用当中出现诸如变形、开缝等情况,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构件出现变形、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混凝土构件失去应该符合要求的强度性能。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混凝土拌合时间不足导致水泥未能充分进行水化反应,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未能按照要求进行配料,都会影响到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现浇构件振捣不够密实,振捣部位不完整、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等情况,也有可能造成现浇混凝土构件在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的质量问题。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对策
1.充分考虑房屋实际需求,制定具体设计方案。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考虑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设计方案,保证混凝土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某中低层居民楼设计时,综合考虑其地理环境和用途,选取中低强度的混凝土,将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0范围内。此外,为了从源头上避免混凝土薄弱位置裂缝的形成,在设计时必须保证薄弱部位抗裂计算的合理性,同时对于跨度大且体积大的梁,需要合理设计纵向构造钢筋位置,调整梁的纵向截面配筋率,以此提高其抗裂性。
2.保证材料选择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混凝土施工中,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必须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实际需要进行材料选择,并且在具体施工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此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例如在某建筑房屋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从如下四个方面确保材料选择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水泥选择,水泥材料的水热化现象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水泥选择时必须选择低热水泥,并且施工单位在水泥入库前对其质量证书、出厂许可证等证明性文件进行核查,以此保证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和凝结时间等性能符合建筑具体需求;(2)外加剂,准确地选择外加剂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其中粉煤灰的防裂效果最佳,在混凝土中使用粉煤灰能够调整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此外,也可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水泥颗粒分散效应的发挥,在该项目中施工人员选择木盖减水剂,加入的木盖减水剂的重量为水泥重量的0.28%,具有显著效果,拌合水减少了12%~14%,并节约了一部分水泥;(3)骨料,骨料以砂、石为主,房屋建筑中对其要求较高,在选择时必须保证骨料质量高、强度大、物理化学性能好。在该项目中粗骨料选择自然连续级配及碎石,其中碎石最大颗粒的直径不能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25%,同时不能超过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75%,而细骨料则选择中粗砂;(4)混凝土的配合比,其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具体配比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性能和强度等级。
3.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运输质量,运输环节在建筑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保证所有材料顺利到达施工现场的重要措施。其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方可运输,并且当倾倒混凝土时出口需与地面垂直且高度不得超过2.1m,如条件限制造成高度超过2.1m时,必须辅以溜槽或者振动溜管等工具一起下落。此外,运输混凝土的搅拌车可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者自卸汽车,而混凝土原材料运输则多采取小型翻斗车或者双轮推车即可。
4.科学有效地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整个建筑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施工成本,并且保证施工效果的最佳化。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主要发挥在控制裂缝等方面,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应用可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裂缝现象发生的几率。例如在某房屋建筑施工中,采取如下施工技术:(1)浇筑方法,具体施工中浇筑流程为: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等,在这一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不合格必须返回搅拌站,并且浇筑是如果混凝土处于搅拌好的状态则不得再加入水。此外,严格把控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且新一层混凝土在上一层完全建筑完成后方可浇筑;(2)控制温度,建筑施工中温度控制方法较多,本项目主要采取调整骨料级配的方法,工作人员将混合料加入到干硬性的混凝土之中,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温度。此外,也可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适当水或者冷却碎石,以此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目的;(3)振捣方式,该项目在混凝土振捣时,设计(三处振捣位置:混凝土坡角;混凝土坡中间;混凝土坡顶,配合合理的振捣操作,以此保证混凝土振捣的整理性。同时该工程在振捣过程中利用振捣棒开展作业,振捣棒必须快插慢拔,在插入下层混凝土时,深度必须大于50mm,且振捣棒移动间距400~420mm范围内。此外,当混凝土振捣合格后,需要将混凝土表面刮平,铺上5~30mm的碎石,在混凝土最终凝结前需要进行模抹搓平作业,作业次数必须超过两次;(4)约束条件的有效调整,如果混凝土所处环境气温低于其自身温度,施工人员务必准确把握拆模时间,以此避免早期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施工中尽量提早拆模,拆模后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性材料,以海绵、泡沫等材料为宜,以此降低混凝土的拉应力。
总之,在现代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占据重要地位,混凝土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其出现裂缝问题影响房屋建筑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充分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方案设计、材料选择、材料运输和裂缝处理等方面着手,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此保证整个工程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磊.浅谈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2019.
[2]杨宏宇.关于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