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黄悦秋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黄悦秋
[导读] 摘要:现今时代,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以推广应用,其能够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大幅度地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的现象,不断优化完善城市水系统的性能,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贵港市中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现今时代,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以推广应用,其能够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大幅度地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的现象,不断优化完善城市水系统的性能,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通过对空间布局进行深化研究,不断完善现有的城市布局设计,将有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这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城市整体规划的科学与合理性,解决现阶段城市所面临的水资源难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7.92%增长到2017年底的58.52%,与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基本持平。然而,我国水体问题愈发严重,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等与水有关的系统性问题层出不穷,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和水资源利用问题已刻不容缓。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通过城市规划以及相应设施建设来提升城市水资源存储与调配能力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海绵的储水与释放水资源能力有目共睹,在城市建设中运用这一理念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一些具有储水、防水功能的设施、建筑结构建设来对城市中的多余水分(如降雨等)进行存储与优化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必然集合水资源净化技术,保证水资源储存再利用的优越性。在我国很多地区,雨季来临时降水非常丰富,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降水储存与固化就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及建设进行技术措施优化,提升城市水资源存储与调配运用的能力,控制洪涝、干旱灾害的影响,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加安全保障。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优化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从发展视角来看,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尚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规划方案,维护自然海绵体和水生态平衡系统,遵循自然规律,控制各项污染问题,促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与相关细节的紧密衔接。此外,必须充分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根据城市环境特征,精心设计和组装排水系统。美国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构建了最佳管理实践模式(BIM实践模式),秉承“优于治理”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自然措施和控制污染策略,综合使用调蓄和渗透等方法来控制洪峰与洪流量,降低地表径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方案设计、施工与管理均以环保为前提,明确要求要将降水资源的影响系数控制到最低。与此同时,美国在设计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会借助网络技术模拟自然水文规律与特征,采取分散化的小规模雨洪源头控制方案,旨在遵循自然规律,维护水文结构。后期,美国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源头式与分散化并用的技术模式,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雨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英国构建了SUDS系统,即可持续排水系统,通过启用该系统来控制河道污染系数,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同时,通过使用多样化排水管渠来缓解污水排放压力,实现雨水回收利用和净化作用。德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非常先进,在具体建设工作中,构建了洼地渗渠系统,该系统建设由排水工程、滞蓄工程和工程传播等三项基本工程组合而成,其中,排水工程主要是在雨季实现雨水的顺利排放,而滞蓄工程与排水工程紧密相连,大量的雨水会被顺利排入滞蓄工程设施内,工程传播主要是为广大民众普及生态理念和科学用水知识,教导民众学会排水,掌握污水治理和雨水循环利用技术。而且,德国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选用了透水性地砖,这样能够缓解地表径流压力,避免因地面积水过多而产生涝灾。中国某城市就综合借鉴了这三个国家的技术经验,构建了独特的海绵城市。

同时,在设计洼地渗渠系统的过程中,该市依次组建了排水沟、检查井、碎石填充渠和智能化调节器,有效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2.2巧妙运用微地形
        基于海绵理念,巧妙利用场地微地形,对建设场地进行竖向设计的优化,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特点,促使洼地与高地相互结合。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系列海绵措施,利用场地资源,实现对雨水的吸纳和蓄渗以及缓释;利用现场的植物和鹅卵石等,实现对雨水的缓冲以及净化,进而减少雨水径流污染,优化生态环境。结合城市景观规划方案,种植本土植物,营造具有本地人文特色的景观,并且形成植物缓冲带;利用缓冲带,将富余的径流雨水,利用斜坡底端设置的排水渠道,将雨水汇入到明渠,在排水道表面设置一层鹅卵石,用于雨水净化以及缓冲,以此缓解雨水管道压力,全面提高明渠水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整个规划设计,巧妙利用微地形,通过优化竖向设计以及排水系统设计,实现对地表水的有效疏导,利用道路排水管沟,将水排向明渠,进而减少排水管的使用量。
        2.3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海绵体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降雨进入河流的占比还不到一半,其中大部分雨水要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进行处理是有多方面的好处的,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有益处,还能够解决资源问题。但是,由于现阶段城市的大规模发展,没有对城市海绵体给予充分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绵体的性能,这就导致只能通过城市的排水系统来将雨水排出,从而导致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湖泊、湿地等原生态的生态系统都是城市的天然海绵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原有地形地貌加以保护利用,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促进天然海绵体的自行修复。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在促进城市生态修复的同时,还具有调洪功能。
        2.4雨水渗流系统
        在海面城市理念的规划指导下,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屋面来对建筑物外表面温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从而降低现阶段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城市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通过对绿地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收集雨水的能力,如下沉式绿地的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量。绿地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雨水渗流系统,然后将其通入河道,可以形成绿廊并且穿越城区核心地带。市政道路以及景观绿地降雨,经消纳富余水量通过溢流系统进入管网系统,并且将其送至雨水收集应用系统的末端集中调蓄。科学合理地打造下沉式空间,创设一个区域内的最低点,这有利于将附近的雨水汇集到绿廊中去。以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作为依据,将两侧街区的广场以及绿地等地表径流,经雨水边沟、浅管以及排水管网等聚集在一起,形成汇集以及净化和调蓄中心。
        结语
        城市规划是为了解决各种城市问题,是促进城市良好发展与运作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从设计源头入手,协调各级规划,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在绿地系统、街道等城市要素中,应根据不同城市要素、不同城区及其土地利用特点,合理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因内涝等问题对城市正常运作的影响,建设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李素娟.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当代人,2018,22(10):269.
        [2]白雪.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8,24(3):92.
        [3]陈甲飞.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房地产导刊,2018,39(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