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宏湖水利电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智能电网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等多个环节,能够完整在当前人工电网操作,实现了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的,其核心在于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因此文章重点就智能电网在变电站运行中的建设分析实践思考展开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站;建设;实践
智能科技早已生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逐渐普及。不仅如此,智能系统在我国生产中也充当着取代人工、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角色。随着智能化控制技术逐渐成熟,深入产业实地实践,激起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潮流,智能电网的普及便是其中最好的事例。智能电网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等多个环节,能够完整在当前人工电网操作,实现了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的,其核心在于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
1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1.1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包括自动化电力管理以及信息电力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并且还要将电力系统得以充分利用。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这也是电网的智能所在之处。智能电网覆盖面十分之广才能完成对信息的有效管理。
1.2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由两部分组成,即信息平台与智能高压设备。其中,智能高压设备有电子式互感器与智能变压器等多种,对于智能变压器,它和控制系统通过通信光纤直接相连,能实时采集变压器运行参数。如果运行方式改变,则设备能以系统电压和功率为依据确定是否对分接头进行调节;如果设备产生问题,则能立即发出预警,同时提供相应的状态数据,以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行管理方面的成本,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高压开关设备,主要是指性能极高的控制与开关设备,并配备了执行装置、电子设备与传感器,能实现诊断与监测。对于电子式互感器,它主要指的是磁光玻璃与光纤传感器,能克服老实互感器各方面缺陷。信息平台主要有两方面功能,第一方面为对信息进行共享,即为管理系统不同上层应用进行信息采集,第二方面为使纵向信息实现标准化,可为不同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所谓智能,实际上就是人性化,简单来说就是使变电站做成有人调节那样,如果低压负荷量明显增加,则变电站将送出负荷增加负荷量要求的电量,而如果低压负荷量明显减少,则变电站可以送出的实际电量将减少,以实现节省能源的目标。
2智能变电站功能
2.1智能控制
智能变电站实现智能控制的技术包括:全站网络结构,一体化监控系统,在线监控系统,智能辅助系统,电子式互感器和关键智能设备。当前采用较多的管理方式为顺序控制,传送的指令以线性方式逐级向下传递,同时控制设备收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后将信息传给下一级。这种单一的控制方式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判断故障所在处,也能随时随地监控不同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2.2警告功能
智能变电站取代人工电网操作的关键环节在于其系统配置的警告功能。警告功能与变电站的实时监测相联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电站的重点设备及其状态进行监视和监控。除去对必要控制设备的工作监测,检测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外,警告功能与各种报警控制设备相连接,如红外对射报警器、温湿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与此同时与多种开关相连,出现警示信息时可以预先将开关控制在安全状态。另外警告功能还与安全管理功能相连,实时核查用户管理权限、登陆环境等,完整记录用户的操作流程。警告功能是实现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新增的自动化项目,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尝试。
3智能电网在变电站运行中的建设措施
3.1科学建设变电站运行平台
在进行变电站运行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确保运行平台的科学可靠能提供有效的提升变电站的管理水平,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效率。变电站日常的指挥与调度都需要根据设备的运行以及变电生产能力等情况来决定的,智能电网能够对通过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正确的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决,因此,建设变电站的智能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变电站智能平台的科学建设需要遵循开放性、安全性的基本原则,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一些必要的保密方法。另外选用的设备如网络设备、计算机产品、网络协议等需要与国际和国内的相关要求相适应。建立的系统可以支持各种硬件平台,运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从而确保功能性模块能够与其他系统有效的兼容。另外,系统还需要能够满足不断扩充的要求,这需要能够适应变电站的发展。只有建立智能的变电站平台,才能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立提供有效的保障,智能变电站的优势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3.2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把智能电网运用在变电站中能够使得电网的可靠性以及电能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智能电网能够远程识别双向通讯系统并对其进行定位。如果系统出现故障,那么就不需要用现场工作人员而通过远程的控制就可恢复供电,因此,智能电网能够节省很多劳动力。在网络机制的保障之下,智能电网还能够减少停电的次数,从而提高用电户的满意度。智能电网能在变电站中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甚至能够使得电网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自愈”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延长配电资产和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当电力设备逐渐老化以及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时,智能电网还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行,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3.3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以及电力输送安全
在进行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变电站的功率因素和系统负荷平稳性能够有效的降低配网的损耗。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于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够有效的收集相应的设备运行数据,从而能够针对这些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变电站中提供的电力主要用在高效的负载上,其中包括通风、供暖以及照明等方面。这些电力设备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从纯电阻电路向逆变器的变化,这种转变也就证明了供电系统的功率是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通过智能电网的监控以及通过相应补偿计划的实施,可有效的提升电力的输送效率。当前,大多数的变电站都采用了信息化、数字化的设备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这种模式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很大的保障。智能电网能够很好的整合这些设备,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并增加其控制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合理布置,电网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系统仿真软件的作用下,通过接受智能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建立最优的系统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降低停电事故。
总之,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研发较晚,研究条件也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电网需求量增大,数字化技术逐渐成熟,智能行业研发人员逐渐实现电子式互感与智能开关等智能设备的研发,使我国电网技术发展迅猛,各级城市、乡镇电网改造进程加快,生产企业也积极引用智能变电站系统,达到减负增收的目的。智能电网已然成为我国电网安定的标志,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也提前进入全面推进状态。智能变电站的研究人员也不能满足于此,需加大研究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模式,工作人员也要积极提升管理技术,为未来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巍川.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20(09)
[2]余贻鑫.面向21世纪的智能电网[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20,53(06)
[3]李凤麟,李吉浩.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