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及对策 郭力艳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郭力艳 景学晨
[导读] 摘要:从本质上讲,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具有很高的管理要求,其难点在于对现场分包管理的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以及现场协调管理等方面,需要通过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能够做到以合同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手段进行项目整体的管理控制以及施工质量保证。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市  300074
        摘要:从本质上讲,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具有很高的管理要求,其难点在于对现场分包管理的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以及现场协调管理等方面,需要通过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能够做到以合同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手段进行项目整体的管理控制以及施工质量保证。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对策
        1关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1.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阐述
        EPC总承包模式是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按照所签署的合同负责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设计、方案制定、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建后缺陷修复等工程建设的所有建设阶段的全部工程工作,并最终通过工程质量验收,满足业主所有功能上和建筑使用条件的完整建筑项目,整个过程中总承包商承担一切建筑项目质量、施工周期控制、工程造价、工程安全、以及施工环境保护的全部责任。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诞生的根源在于由于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和施工项目规模的扩大以及建筑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关注点在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否在规定的工程周期内完成以及是否在工程造价的预期范围内、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标准之内完成,并做到环境保护条件下的资源节约预期。
        1.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EPC总承包模式下具有极高的项目运作效率特点、明确的责权划分特点以及单次招标特点等。该模式下业主将工程所有环节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全权委托给总承包商来负责,而且总承包商可以按照其自有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建设,业主只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控制,因此,总承包商模式能够实现高效运作和明确的管理责权划分,并且关于分包的招标也只进行一次招标即可。
        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缺点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能够更为明确的进行工作范围和管理内容划分,其责任界限以及总成本控制和风险都是由总承包商承担,在工程合同总价和工期进度确定的情况下,建设方的总投资额与工程建设周期相对比较清晰,极为有利于建设单位成本和进度的控制管理,确保整体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在EPC工程总承包方来讲,整个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和协同管理以及计划性的组织安排,并占有主导地位,对施工衔接和设计优化等方面以及施工采购等关联性问题都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前期规划以及施工、采购、方案制作等方面能够充分吸取专业人士的建议与意见,对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实用性以及成本投资科学性都能够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提高建筑质量。缺点在于建筑方式通过总承包合同对总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实际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管理的参与度较低,项目的一些施工细节和成本控制方面管理效力较弱。而且工程项目的风险全部在EPC总承包商身上,所以总承包商的专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方面如果存在问题,建设方和工程项目同样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此外,由于涉及的工程项目较大,而EPC总承包商也需要承担巨大的投入成本、利润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所以通常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较高。
        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EPC总承包模式当中由于所涉及的工程建设范围较大,施工项目较多,也包含了很多施工环节,其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很多管理人员对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概念和涉及的内容并不准确和清晰,导致很多业主对总承包模式的认知存在误解,认为将大型工程进行工程项目分解再承包给小承包商就可以,事实上,这样的工程项目根本无法做到各施工环节的有效衔接,也无法实现质量上的保证,对EPC总承包模式的管理极为不利,也是导致其管理难度和施工管理出现很多难点的主要原因。


        另外,目前我国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关于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缺乏具有专业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其管理机制方面也存在很多漏洞,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政策上存在缺失,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EPC总承包模式应用时依然会采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很多工程的管理和各施工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配合安排与规划较为混乱,无法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以及资金投入的合理控制。
        4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4.1明确施工作业面边界,明确施工人员进场计划
        为了防止出现EPC总承包方与项目建设单位、EPC总承包方牵头人与联合体成员之间的作业面交叉、不明晰问题,建议在项目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各方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合同约定,EPC总承包方联合体牵头人与项目业主在合同中对甲乙双方需要履行的职责进行明确量化,从法律层面对各方的工作予以明确,通过工作内容划分,从本质上区分好工作界面。此外,EPC总承包方中的联合体牵头人应与各联合体成员之间签订明确的项目联合体协议书,以明确联合体牵头人及所有成员承担的任务内容,给出初步的施工时间控制节点。
        4.2加强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
        设计变更是EPC总承包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形之一,项目施工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要时需要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要求,且设计变更必须经由项目建设单位同意。因此,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因设计变更造成的进度延误,必须发挥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提高设计方的工作效率,优化人员配置,设计方组织设计代表与施工方及时沟通对接,争取将部分问题在现场直接解决,降低各项成本,依靠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畅通各个阶段的信息沟通渠道,以杜绝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额外设计变更问题,切实为设计方减负。
        4.3改进管理制度
        EPC总承包项目是由多方参与的,应制定适合各分包方的关于安全、施工进度及质量把控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更好地保障施工各方按照规定完成目标,在编制各项管理制度时,应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本企业自身情况,并结合设计、采购及施工的具体特点,更好地保障项目各方面质量要求、安全管理、工期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达到业主方的要求。
        4.4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使该模式能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及建筑市场更加平稳健康、快速良性地发展,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使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有据可依,更加规范化。依靠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去完善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其每一个环节及过程纳入法律控制的范围,并制定出适合我国自身国情的EPC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使总承包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严谨化。
        4.5管制业主行为,加强人员培训
        应该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约束业主方的不当行为。在总承包过程中,业主方往往都会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如恶意压价、不按合同进行付款等。对于这些行为,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管制,为我国的EPC总承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获得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起步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管理经验匮乏,各EPC承包企业均为从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转型而来,目前转型还未彻底完成。但是由于EPC模式下,部分业主的管理工作、设计管理工作、施工管理工作均整合到EPC承包商身上来,使EPC承包商的管理工作内容更加繁多,现场的施工管理成了EPC承包商管理的难点,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勇,路永宇.EPC工程承包模式现状分析与探索[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9,46(06):428-431.
        [2]邓洪.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与措施[J].四川水泥,2019(05):200-201.
        [3]王雅静.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现状分析与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2):23.
        [4]冯媛.浅谈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劣势及应用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6):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