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000
摘要: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大多通过文件和布道的方式传递信息。内容枯燥,可视化程度低,信息传输效率低。将BIM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中,以高度集成的模型作为信息共享和传输的载体,使工程师能够正确理解和有效地响应各种建筑信息。详细分析了传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安全管理中,分别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危险源前置管理[3]、清单化管理、沉浸式可视化培训、多专业协同动态安全管理和安全管理信息集成等方面,进行应用思路阐述及案例说明,达到安全管理的阶段前置、内容扩展、风险预判和效率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索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当前状况分析
目前,国内建设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率很高,加强社会建设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国家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的管理机制。施工安全事故的高发可能是由以下问题引起的:
1.1 缺乏安全意识,责任未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事故频发,原因之一是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成为建设项目的一员。为了追求工程进度的快速完成,一部分企业降低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强行缩短工程建设时间,没有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造成管理人员的懈怠,安全事故很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企业太过注重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忽视安全监督管理,导致了施工现场各种问题的出现。
1.2 危险性高
施工安全不是一个小问题,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工程安全。近年来,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不断更新发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各单位都成立了安全管理部门,但不同施工现场的各个施工环节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还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应保持工人的工作情绪和状态良好。如果忽略了某些施工细节,或者如果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则很可能导致技术资产的重大损失,甚至整个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源管理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施工管理工具。
2 BIM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2.1 应用BIM技术做好场地立体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规模和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建设用地面积不断缩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对施工现场进行立体、科学的规划,是当前施工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即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以获得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将BIM技术应用到场地规划环节,可以测量建筑空间的位置参数与红线范围。在建设三维模型时,需要对以上信息进行整合使得技术人员可在可视化情形之下做好立体空间分析。这样的做法不单单可以优化场地的规划,还可以及时识别其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有效制定预防和应急方案。尤其是可以基于三维空间保证安全距离的确定,避免频繁搬运材料以及交叉施工过程中空间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2.2 应用BIM技术确定安全管理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复杂专业,涉及内容复杂,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管理方案的全面实施是关键。纵观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最终的安全管理措施通常是根据以往的施工操作经验和管理规范来确定的。该方法存在总体需求与详细控制脱钩的明显缺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将BIM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运行中,可以避免安全管理过于盲目的情况,也可以保证所有方案与实际管理要求相一致。
打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把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风险问题,用数字模型的方法进行体现,并立足可视化环境完成对风险类别、等级等的评估,让最终制定出来的安全管理方案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当然在该技术的辅助之下,还能够通过实时更新信息,做好风险动态管理。
2.3 施工人员的培训
对整个建设项目来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人身安全的教育和培训一直存在。但是,以往的建筑工程安全培训过于落后和颓废,忽视了培训人员的感受,容易造成培训人员的不良心理,大大降低安全培训的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已被应用于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中。BIM技术能通过三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能更直观地向施工人员展示施工项目的施工情况,并能在施工主体面前充分展现项目各个环节的缺陷,让施工人员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BIM技术的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更为新颖有效的培训途径,让安全培训更加形象生动,使得培训人员的兴趣性提高,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培训效果。
2.4安全教育与安全交底
安全教育一直是施工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每周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演练等,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以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为例,借助BIM模式,建立三维现场布置模型,借助视频模型,向新员工介绍施工现场、危险源、注意点的布置。通过这种现场再现的方式,员工可以尽早提高施工安全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和安全防范。现场讲解是实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施工过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在对全体员工进行现场交接时存在很多问题,容易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为此,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借助实景模拟,让员工身临其中,感受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介绍相关的解决措施。
在以往的安全交底工作中,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口头讲述并签署书面材料。这从建筑施工角度而言,存在致材料冗余、过程繁重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在现有安全交底工作中,主要是通过二维码与辅助系统结合,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特点和《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要求,制定出安全技术交底二维码数据库,并依照建筑施工的关键节点,将安全交底相关信息下发到每个员工,提醒施工人员应该重视的危险源,强化建筑施工的总体安全保障。
2.5BIM施工安全管理模型实施
受施工环境的外部因素和多重交叉作业的内部因素影响,本工程施工总体规划方案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采用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进度计划和具体方案设计的漏洞,找出并确定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以塔机施工安全管理为例,本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多台机械式塔机设备。为满足不同施工工艺的需要,应安全设置相应的塔吊设备。具体来说,本工程利用BIM技术,统一分析了不同施工环节中塔吊的运行轨迹、回转半径,确保塔吊设备运行过程中与建筑结构及塔吊间距离在安全施工标准要求范围内,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并通过BIM数据信息库,模拟分析了某一塔吊摆动臂在具体施工阶段的范围,全面考虑了塔吊实际作业高程,最终获得碰撞检测结果,相关施工人员根据结果进行了塔吊安全运行维护方案的制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我国施工现场事故频发的状况,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多种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应扩大BIM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为BIM技术在中国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福旺.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居舍,2018(36):152.
[2] 袁承.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居舍,2018(36):153.
[3] 武秋霞.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59,161.
[4] 马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