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付邦清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付邦清 张苍芳
[导读] 摘要: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施工技术,同中低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相比,其施工技术要难上许多。
        山东聊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施工技术,同中低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相比,其施工技术要难上许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不断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概况,以及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高层混凝土浇筑存在的质量问题
        1.1麻面现象
        所谓麻面主要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麻点或者凹坑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无法达到规定的光滑度。主要形成因素有三种:①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没有按照相关要求湿润浇筑模板,混凝土则就会因为水分缺失,从而形成麻面[1]。②没有涂刷模板的脱模剂,形成漏刷或者涂刷不均匀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和模板发生粘连,拆除模板时,形成麻面。③混凝土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振捣作业,造成混凝土中起泡无法消除,最终也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上聚集,从而形成麻点。
        1.2混凝土均质性差
        所谓均质性主要是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和相关设计标准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有三种:①所使用的水泥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此外现场水泥没有做到有效保护,从而造成混凝土均质性较差。②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标准也会造成其均质性较差现象。③在进行振捣作业时,如果振捣棒达到埋件,就会促使其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也就对混凝土均质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拆模过早也会降低混凝土均质性。
        1.3蜂窝现象
        所谓蜂窝现象主要是指混凝土配合比和相关标准不吻合,石子和砂浆比例不合理,从而也就促使其出现蜂窝现象。此外,混凝土没有得到均匀搅拌或者搅拌不充分、搅拌时间较短,也会造成蜂窝现象。除此之外,混凝土下料不合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其石子和砂浆无法有效搅拌均匀,进而也就会造成蜂窝现象。
        2.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与要点
        目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受到建筑材料质量、施工人员素质、外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建设单位必须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高度、混凝土铺设面积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加大对施工过程的重视程度,研究其具体施工方法。
        2.1防治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
        受到施工区域天气变化、降水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发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出现缝隙等问题,因此,在施工前必须深入高层建筑所在区域,调查其气候条件,确定其集中降水月份、年降水量等,根据不同的降水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式,利用外加剂等化学物质,减少混凝土缝隙的产生。目前,避免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定型时,加强施工区域的巡查力度,填充并保养裂缝。为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应不断密实混凝土之间的距离,重视其粘附力度和强度。此外,可以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添加对应等级的外加剂,以增加高层混凝土的韧性,在保障墙体质量与美观的前提下,分析混凝土的实际调控比例,节约工程各项成本。
        2.2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
        浇筑过程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核心部分,且其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连贯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浇筑途径:从转换板开始,以其两侧为对称轴,再开始浇筑。实际施工时,应通过一比一的搅拌比例,划分浇筑施工量,保障工程施工进度。

其主要方法有自然流淌、斜面分层、连续浇筑等,完成浇筑后,需要进行振捣工作,利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和速度,避免振捣过程出现气泡,直到混凝土表层流出灰浆,才停止振捣过程。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操作施工设备,减少施工过程的人为失误。
        2.3注重高层建筑混凝土养护过程
        泵送模式是目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形式,其通过利用混凝土流动性等特征,合理加快混凝土施工进度,有效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但受到施工技术不成熟、施工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泵送模式很难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因此,必须注重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养护过程。施工模式以逐层递进为基础,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阳光照射时长、温度、降水等方面也关系着凝固时间的长短。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应贯彻“分层递进”的养护理念,保障养护程序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2.4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强度
        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年限直接与混凝土的浇筑、铺设施工强度、建筑材料质量有关系,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施工强度的相关标准,科学确定施工过程的材料配合比,调制出合格强度的混凝土。一般来说,混凝土的质量分配比决定,需要根据砂石的具体含水量确定混凝土强度。为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应控制好水泥等原材料,做好质量监管工作,选择高信誉的供货商,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强度。施工场地需要配备专门的材料存储室,并在施工前,再次检查水泥质量,防止材料成块等问题。注意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输送泵参数。
        3.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其施工程序,加大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需要立足于高层建筑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
        3.1周期性施工管理过程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分析施工区域的实际环境,以广西省为例,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一般保持在20℃,且降水集中。因此,当高层建筑施工区域位于广西省,应特别注意控制其施工周期,在多雨的月份可以适当延长施工进度,给予混凝土充分固化的时间,调整具体施工过程,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对混凝土施工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温、防水等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平整的问题。
        3.2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为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质量,应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方案和标准进行,并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将混凝土质量责任明确到部门、到施工人员,提升施工过程的质量意识。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巡查,并做好施工记录,采取对应措施减少施工问题。在添加外加剂时,需要根据水灰比的设计要求,加入4%左右的复合液,发挥其膨胀、缓凝、防水等性能。根据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安排适当的施工人员,购进合理的机械设备,可以采取分班倒的方式,降低工作强度,减少人为失误。充分借助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借鉴国外高层建筑成功经验,综合施工区域情况,不断创新施工程序,拓宽工程监督途径,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
        总结
        总之,随着高层建筑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提升,楼层越高其对质量要求也就越发严苛,尤其是高层建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因此,现代施工单位只有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吸取经验,把握控制要点,并对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督促,及时补救和完善不合规定的环节,才能让现代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智明.基于实例分析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探究[J].江西建材,2015,0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