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口供电局 海南海口 570000)
摘要:电力电缆是电力系统输送电能的重要部分,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电缆的应用日益广泛,电缆受外力破坏造成的影响及损失也在增加,所以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外力破坏的危害,阐述了城市电力电缆受到外力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城市电力电缆外力破坏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电力电缆;外力破坏;措施
电力电缆是一种隐蔽的地下设备,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因素,外力破坏的隐患一直威胁着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措施来防止外力破坏,进而有效地预防及降低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的概率。
1 外力破坏的危害
外力破坏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而造成的线路故障,而大量的外力破坏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蓄意或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近年来,电力电缆线路遭到人为过失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此外,由于电缆线路处于人口密集地区,输电线路一旦遭受外力破坏,其影响的不仅仅是电网的安全生产和电力企业利益,更严重的是它将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外力破坏主要表现为直接造成llOkV及以上电缆机械损伤及故障跳闸。
2、危及实施外力破坏的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3、llOkV及以上电缆故障跳闸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国家经济、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4、对双回路供电但单回路运行的变电站,运行中电缆遭受破坏将可能造成变电站失压,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可靠性及安全稳定运行。
5、llOkV及以上电缆的抢修复电所耗资金巨大、时间相对较长,给供电企业和实施破坏的单位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和损失。
2 城市电力电缆受到外力破坏的原因
1、缺乏电力电缆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非电力人员对电缆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忽视电缆的保护与规章制度,在施工时不了解地下情况便进行施工。另外,在地下有电缆区域,电缆标桩和电缆警示牌破坏现象严重,无法起到有效的告警指示作用,易发生电缆外力破外事故。
2、巡视工作不到位。在城市电力电缆的日常巡视过程中,由于电力电缆的覆盖面积大,需要对巡视区域进行划分,每个区域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若存在人员不足的现象,可能造成巡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此现象,巡视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隐患,到时电力电缆易受外力破坏。
3、野蛮施工。施工环境较复杂,当前各种施工队伍多如牛毛,水平参差不齐,内部治理不善,施工人员素质低下,若施工负责人未认真负责,极易造成事故。另外,由于施工单位不重视电力电缆的保护,有时施工时根本不知道地下有电力电缆,一味盲干蛮干,直到造成外力事故,才知道找电缆运行治理部门联系抢修处理。甚至还有挖坏电缆后,自己又静静埋上。有些施工单位知道地下有电力电缆,而且也与运行部门签订了施工配合协议,但因内部治理混乱或为了抢工期进度,违反协议,从而造成外力事故。
4、电力电缆位置不准确。随着城市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电力电缆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形成的线路网络错综复杂。然而,由于一些电力电缆的埋设时间过长,已无法掌握其准确的位置,只能凭借相关人员的记忆确定大概的位置,这种现象同样会导致电力电缆受到外力破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各种市政管线铺设错综复杂。因城市空间有限,诸如热、煤气、自来水等管线单位所属地下管线间多成平行、交叉或上下叠行,地下管线单位在铺设新管线或更换旧管线时对电缆设施极易造成破坏。其它管线在施工前未与电缆运行部门办理会签手续,不按要求及时通知电缆运行部门,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施工,造成对电缆的外力破坏。按正常的工作程序,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召集煤气、水电和热力等相关管线单位开协调会,明确公布施工地点的管线位置等信息,但很多施工单位仍不做准备工作,在其它管线单位不知情的情况下动工,使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才得知实情。近年来,由于市政建设和电缆线路的发展较快,有关的电力电缆图样资料落后于实际情况,图样不准、不清和不符情况,若施工单位不去详细摸查、查阅电缆资料,盲目使用机械施工,会加大对电力电缆的威胁。
3 城市电力电缆外力破坏管控措施
1、巡视环节做到位。在巡视环节增添筹码,加大力度将有效减小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电缆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一环节应注意责任到人,合理分工,将对实时路况的巡视结果作为员工的考核标准项,从而加强巡视的力度。加强巡视还可对一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有一定意义的威慑作用,从而在源头上控制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以保障电缆顺利运行。
2、协调配合施工。各部门应相互协调,为了统一的目标一致努力,从而减小外力破坏造成的危害,保护电力电缆。这主要是指各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发挥的作用,尽可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并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逐渐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求且实现工作的目标,以保障电力电缆免遭外力破坏。
3、立足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对电力行业行为规范进行约束的法规主要有《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系统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常识的宣传和普及,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去进行实践活动,要在实际的应用中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正确应用法规条文。
4、建立信息互联网络,及时互通施工情况。运行人员要和市政建设工程管线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城市供电公司电缆工程分公司要和本市的热力、燃气、自来水、电信等地下管线单位建立信息互联网,互通施工情况,使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和有力的位置。要向施工单位介绍电力电缆在其施工地段的具体位置,并向施工单位讲清这些电缆的重要作用。要求施工单位要有安全防范措施,对电缆予以保护,否则不能盲目施工。
5、保证电缆铺设施工质量。加强电力电缆的本身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监督,以提高电力电缆的使用寿命和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首先,电力电缆标准制定。相关单位或机构要加强对有关电力电缆产品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统一的电缆及其附件的质量标准与规范,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对有关生产厂家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产品出厂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次,对电力电缆敷设施工人员,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业务技术与素质的培训和考核,无相应级别资质的人员不得进行电缆安装施工,杜绝为抢工程进度而牺牲电缆工程质量的行为,确保电力电缆安装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最后,严把试验和验收关,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对新装电力电缆进行试验与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各项技术指标试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严禁投入运行。
6、为电力电缆设置有效的指示。为了避免出现电缆丢失的问题,需要使用新型的电缆标桩,这种新型的电缆标桩需要在原有电缆标桩的基础上增加水泥等材料,这样能实现对原有电缆标桩的加固,增加其受力面积,提高电缆标桩的牢固性。若出现电缆标桩丢失现象,需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保证电缆标桩能充分发挥相应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应用具有声光感应功能的警示牌,提升警示效果。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明确施工现场地下有电力电缆,需要安排人员进行值守,或在施工现场通过喷红漆、设置电缆防护等措施警示施工人员,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电缆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崔晋军.电力电缆外力破坏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09).
[2]田智.电力电缆外力破坏分析及防控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6).
[3]邓杰文.电力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