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及其检验检测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张雨
[导读] 摘要:曳引式电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电梯类型,曳引式电梯是垂直进行交通运输的一种电梯工具,主要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以及轿厢等部分所组成,能够通过曳引驱动的方式对电梯进行运行,且会在电梯到达固定楼层后启动固定式升降模式,为民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曳引式电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电梯类型,曳引式电梯是垂直进行交通运输的一种电梯工具,主要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以及轿厢等部分所组成,能够通过曳引驱动的方式对电梯进行运行,且会在电梯到达固定楼层后启动固定式升降模式,为民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但当曳引轮出现轮槽磨损时,电梯驱动就会受到直接影响,会对电梯使用安全性形成严重威胁,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很有必要对电梯轮槽磨损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检验检测
        前言
        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需要安装电梯设备。曳引式电梯由于安全、稳定、方便等优点,在电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形式的电梯,由于其结构的固有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轮槽的磨损情况,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对电梯曳引轮轮槽的磨损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轮槽磨损的原因,以及轮槽磨损的检测方法。
        1曳引式电梯概述
        曳引式电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电梯类型之一,借助主机驱动轮的轮槽摩擦力提供动力来实现电梯升降。曳引式电梯的动力核心是曳引机,在曳引机曳引轮一端连接钢丝绳,与悬吊轿厢相连,在另一端悬挂对重装置。在曳引机运行过程中,曳引轮和钢丝绳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从而提供曳引力,控制轿厢的垂直运动。轮槽磨损是导致曳引式电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曳引式电梯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从组成结构来看,电梯主要包含机械、电气、安全装置三大部分。在曳引式电梯系统中,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导向轮和曳引绳组成,作为电梯的动力输送系统,曳引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是电梯运行安全的根本保障。
        2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原因分析
        (1)曳引轮轮槽设计缺乏合理性。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曳引轮轮槽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下面对常见问题进行说明:①各轮槽节圆直径大小不一致,并且未对其直径进行精确控制,导致设计出来的轮槽同实际要求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后期出现磨损的几率明显增加;②部分生产厂家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存在使用质量及性能不达标的材料进行生产,此种情况导致轮槽耐久性和耐磨性有所降低;③曳引轮在铸造、热处理时工艺不达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被磨损,并且使用寿命有所减少。
        (2)曳引绳设计存在一定问题。曳引绳同曳引轮轮槽接触次数最多,相关研究表明其对轮槽磨损的影响在三成以上,为此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轮槽的磨损。但是当前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未对降低轮槽磨损进行更多的考虑,甚至曳引绳质量存在不达标的情况,以上问题均会对轮槽产生一定的磨损,并且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使用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
        (3)曳引绳与曳引轮搭配不合理。曳引绳和曳引轮的良好搭配能够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更多的保障,并且对轮槽磨损明显减少,但是当前存在两者搭配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曳引绳直径过大或者过小等,这种情况会加快对轮槽的磨损,同时还可能降低电梯的曳引能力,导致电梯运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4)其他方面影响因素分析。除上述几种情况,曳引轮轮槽磨损同电梯的荷载和运行高度等也有一定的关联。每一台电梯都有额定载荷,如果实际载荷超过额定载荷必然会加大对轮槽的摩擦。电梯的提升高度、速度和使用频率同轮槽磨损也有关系,电梯提升高度越高、速度越快、使用频率越高轮槽的磨损也会越快。


        3曳引轮轮槽失效的表现
        曳引轮一旦出现失效的情况,通常其轮槽将出现凹凸状或者是类似于麻花的形状,业内称这种现象为磨粒磨损或者是疲劳磨损。其中出现磨粒磨损的时候,曳引绳和轮槽接触的部分将会出现一些磨屑质点,这些质点都具有较强的硬度和强度,接触表面之间不停的来回运动引发磨损现象,这种磨损现象是在电梯不停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梯长期运行后,曳引轮轮槽表面材料的微观体在交应变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反复变形的现象,进而导致疲劳裂纹出现,当裂纹受到大于自身承受能力的压力时,表面就会产生不规则的坑状痕迹。
        4检验检测方法
        在轮槽中,为进一步规避磨损现象的出现,务必要全面执行检验检测手段,切实提升轮槽可靠性。进行检验检测时,不允许出现任何隐患与不足。建议采取可行的技术手段,并联系国家的规范标准,只有这样,方可从整体层面优化检验检测工作。
        4.1明确和优化检验检测内容
        在曳引式电梯轮槽出现磨损后,必然会出现某些故障或问题,因此应改进优化检验检测内容。某些区域的轮槽主要用简单的方法检验,这在表面上可获得相对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较大不足,使实际工作不符合标准规范。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关乎着轮槽磨损的常规判断,决定着后续工作能否有效落实,是否可在后期工作过程有效执行维护手段。为此,在改善优化检测内容时,也应遵循相应看法与观点,从多元化层面达成各项工作。
        (1)测量法。测量法是确认轮槽磨损程度的主要途径,能够通过目测,确定轮槽的实际磨损情况。一般条件下,目测比较适合于磨损度优良的轮槽中,而红外测量是一种理想的无损检测手段,能够科学判断轮槽磨损程度,最终得到准确的结论。(2)钢丝绳和曳引轮内部轮槽之间的配合情况。在检测过程应明确钢丝绳于轮槽内的实际深度,增加电梯的安全性。
        4.2清楚检验检测规定
        很大一部分建筑,并未进行过电梯轮槽磨损的特定检测活动,也未依据严格的标准规范实施,只是希望通过简单的手段完成处理,但是却无法保障工作质量。实际上,检验检测务必要对国家内容完全执行,同时,观察轮槽检验规范变化情况,实施有效的检测手段。另外,还应积极面行业的实际发展。曳引式电梯的实际应用越来越普遍,会对检验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应明确行业的发展走向和规范,依照有关规范标准,合理开展检验工作。具体的规定内容包含:选取黄色涂漆,完整填涂曳引轮外侧,面向磨损检验检测给予支撑。如果轮槽出现严重磨损则应马上更换调整,在确认轮槽磨损的不良影响后,应进行曳引能力实验,以此完成判断。常规的判断参考为:钢丝绳磨损至槽底,能够对曳引轮的实际磨损情况展开判定;钢丝绳与绳槽工作面表现出的高度差>4 mm。
        5结束语
        鉴于轮槽磨损对于曳引式电梯运行的重要性,应进一步加大对轮槽磨损问题的研究力度。在明确曳引轮构造的基础上,按照轮槽失效表现,明确轮槽磨损产生原因,并做好钢丝绳以及超空载等检测工作,确定电梯轮槽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以保证曳引式电梯运行状态,确保人们有更加安全、舒适的电梯乘坐体验。
        参考文献:
        [1]毕军.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及其检验检测技术[J].低碳世界,2018(2):362-363.
        [2]马晓东.曳引驱动电梯轮槽磨损与检查分析[J].化工管理,2018(2):95.
        [3]孙一鸣.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的原因及其检验检测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