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任越
[导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非常的重要。
        (河北蔚州能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57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非常的重要。企业也必须要站在风险管理角度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制,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完善与优化,切实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有效经营管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1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1.1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综合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2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这取决于企业的运作方式。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我们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实现业务的全面有效管控,提高风险评估能力,降低业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3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在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中,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这就需要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和价值,增强责任感,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2.1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为了确保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在企业内部实施自我规划、控制、检查等对经营效果和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维护资产安全、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2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而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的管理活动过程。企业应运用系统的评估方法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根据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损失,采取应对策略,减小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的影响,把企业整体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健康发展。
        2.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其实就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提前对风险的一个识别和应对过程,其在管理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股东权益、加强资产安全性、提高运营效率,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是为了让企业运营更加安全、合规、高效。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有效落实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从而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缺乏对内部监督职责与界限清晰、合理的划分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一些企业在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上降低成本,甚至一些企业并没有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团队,只是简单的由某个部门兼顾内部监督职能,这样不利于内部监督的正常运作。另外尽管有些企业设立了内部监督体系,但是整个体系处于摆设状态,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内部控制监督作用,对于内部监督结果的应用更是忽视,无法有效的针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
        3.2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是覆盖到各个部门以及业务环节的,因此需要企业拥有畅通、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这也是落实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的沟通建设上存在一定缺陷。

加上缺乏信息沟通的共享平台,许多内部控制信息无法做到有效共享,在具体措施落实时就会存在偏差,影响到最终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果。
        3.3欠缺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愈加多样化,对风险识别、评估环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然而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是比较困难的,很难一次性制定出来。尤其是风险识别体系工程繁杂,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不会设置风险识别环节,只是简单的将常见风险进行归类整理,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此外,只是简单的制定出风险发生后如何降低企业损失的方案,然而事后控制往往无法保证企业的最大效益。而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事前控制,提前对各种识别的风险制定出防范措施,因此,要构建好风险评估体系,以确保企业降低发生相关风险的概率,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4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4.1加强风险意识,明确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应正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并且要每一位员工都切实的接受和理解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全面普及、全民动员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当中。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通过这五个要素,明确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由专业部门、专人管理,职能要相对独立,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
        4.2建立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人才永远是企业高效持续运作的发动机,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在管理活动中,专业人才的配备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想改进管理体制僵化的情况,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引进、教育和培养工作。因此,建立一支充分掌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员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4.3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做到完美,都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优化。寻找与时俱进的内部控制方法,需结合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工作流程。企业的管理者要想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内部监督部门的设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明确内部监督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部门的运行机制,提高监督结果的利用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基于风险管理,应科学制定信息交流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以便对企业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信息系统建设要遵循信息一体化的思路,增强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统资源的整合,达到方便实用、节约成本、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目的。以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判断企业潜在风险,落实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4.4提高风险控制的执行能力
        为有效防范风险发生,在风险管理中,应落实内部控制,并提高风险控制的执行能力,增强风险管理的效率。首先,规范内部控制的制度,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着重提出了企业应由风险管理视角与理念,对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其次,企业应依照相应政策、内外环境变化,基于风险控制视角,调整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执行力度。最后,强化制度流程、控制措施的执行,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促进落实,与日常经营管理业务融合,对于风险相对集中的业务领域,重点做好风险预判和控制。只有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长期化和日常化,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已成为一体,面对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信息的不完善和不对称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田宁.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8,494(11):101-102.
        [2]李吟雪.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9,154(4):63-64.
        [3]康尧.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314(0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