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消缺总承包管理经验浅谈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刘奇
[导读] 摘要:缺陷乃工程顽疾,世有千方治之,唯不能断其根。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缺陷乃工程顽疾,世有千方治之,唯不能断其根。本文从总承包管理的角度阐释了工程消缺的经验,开出了工程消缺三副良药,即事先积极预防,事中强力管控,事后果断击破。
        关键词:工程;消缺;总承包;管理
        消缺,即消除缺陷,一般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缺陷整改工作。消缺多需解决一些工程疑难杂症,对工程人而言是十分头疼的工作。快速有效地完成消缺工作不仅是建设单位的生产关切,而且是施工单位退步抽身的关键。本文拟从工程总承包的角度浅析工程消缺的相关管理经验。
        一、工程缺陷的产生原因
        工程产品的形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任何环节的纰漏皆可能导致工程缺陷的产生,如设计不正确、材料不合格、技术不过关、施工不规范、检查不仔细、保护不到位等。对工程缺陷要追根溯源,吃一堑长一智,在后续工程施工中精准施策、靶向管理,防患于未然,以减消缺之苦。
        二、工程缺陷的分类
        有文根据缺陷责任单位对其进行划分[1]。本文按工程缺陷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三类:紧要缺陷、普通缺陷和争议缺陷,其分类及定义见表1。按是否需要停产,根据缺陷的紧急重要程度安排消缺次序,分级分批处理,以提高消缺效率。可对缺陷项赋权或评分,动态掌握消缺进度情况。对于争议缺陷项,总包项目部、设计或商务可与业主进行斡旋,视协商结果决定是否消缺。本文着重分享处理前两类缺陷的管理经验。
        表1  工程缺陷的分类及定义
       
        三、工程消缺总包管理经验
        有个故事寓意颇深:魏文王问扁鹊三兄弟医术水平,扁鹊答长兄防病于毫末,医术最精;中兄消病于始发,次之;自己治病于膏肓,医术最差。然则治不如消,消不如防。消缺亦是治工程之症。下文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2]三方面对消缺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3.1事前控制
        组织论认为,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质量控制同样离不开组织。总包单位作为施工的总组织者,须发挥质量管理主导作用,落实质量管理的硬、软条件。
        硬条件是指质量管理所必要的组织、资金和物资条件。总包应牵头成立QC小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责任制,并保障质量经费的可靠投入。总包可建立样板展示区,配置齐全有效的检测仪器,收集整理相关的标准规范。软条件是指质量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执行等,包括目标、制度、奖惩等内容。总包应在开工前进行质量策划,分解质量目标,确定WHS质量控制点,同时要重点关注业主的质量需求。总包要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颁布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档案,组织施工图会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开展强条验规培训,举办质量学考赛等。总包应严格执行质量考核奖惩制度,奖励质量技术能手,奖励重大质量缺陷举报人,对违反建设程序、以次充好、不按图施工等质量违规行为从重处罚。
        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前控制虽无立竿见影之成效,却可将工程缺陷扼杀在摇篮中,从而大大减少了缺陷的滋生,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2事中控制
        施工是工程产品形成的实质性过程,人、机、料、法、环决定了工程产品质量。施工中须确保企业人员资质过关、机具运转良好、原材料质量合格、工法科学合理、环境条件达标。笔者认为“心”与“技”是工程产品的灵魂,管人抓事首在以规立信,治心服人,才能在工程管理篇章中提纲挈领。
        总包应根据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推行精细化管理,把PDCA理念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把质量作为专项进行常态化管控,常抓不懈,严管不怠。过程质量管理的要务,就是要树立质量红线,使施工人坚守底线,不碰红线。
        总包要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和召开质量例会,以质量整改单督促缺陷闭环。违反强条的重大质量问题应抄送公司质量部门,以加大整改威慑力。按需召开质量通病防治学习会,质量事故分析会,总结施工经验得失,在后续施工中紧盯不放,避免重蹈覆辙。总包质量人员须下沉到点,将质量责任逐级落实到班组,督促班组自检和交接检,办理工序内外交接手续,质量验收达标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一律返修重做,屡次发现同类问题的要考核到作业人甚至将其清退出场,使施工人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做好成品、半成品标识,原材料分类有序存放,活完料尽场地清。对于特种作业如焊接高压管道,焊工统一配发钢印物勒工名,焊缝合格率与奖惩挂钩。在施工中后期,随着运行人员的介入,缺陷将日渐增多。对此,建议成立消缺小分队,充分利用已有的便利条件,把消缺工作做在前头,避免缺陷积重难返。
        3.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工程预验收、竣工验收中所发现缺陷的应对措施。事后控制宜速战速决,不打消耗战、持久战。消缺工作拖延不仅影响业主的生产效益和满意度,而且可能造成缺陷劣化而扩大损失,造成工程成本提高。
        工程验收一般会形成正式的缺陷清单,应对缺陷进行分类细化和加工,梳理所需的各项前提条件,分配专工进行跟踪落实。可以借鉴ABC存货管理的经验,按照前文所述,对缺陷项进行分类和赋权,便于总包制定消缺计划及掌握消缺进程。同时要补充缺陷部位的相关照片,以便消缺人进行定位。总包、分包要建立通畅的消缺沟通渠道,分包单位应提前报备次日消缺内容,以便总包专工跟踪和见证整改过程。整改完成后,总包专工应及时找缺陷提出人现场验收和签字。为了加快消缺进度,应对紧要缺陷进行挂牌公示,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如条件具备未按期完成消缺的,应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总包各专工要积极联络厂家、设计,为消缺做好服务和推进工作。
        三、结语
        管理若不到位,则工程产品的生产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各种质量缺陷就是无序度的表现。有效的管理可以抑制熵增,减少缺陷,从而提高质量。管理和执行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细、要严、要硬。
        在消缺过程中,总包既要解决问题又要考虑成本,通过精心策划、精细管理、精干消缺,连消带打,打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连击”消缺组合拳,以闪电战夺得工程战果,实现完工即交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小莉.工程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学之友,2008(36).
        [2]许莉.事前预防 事中控制 事后治理——从“扁鹊兄弟治病”看空管安全工作[J].民航政工,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