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淄博供电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到现在为止,国内变电运维技术不管是在硬件方面或者在软件水平上,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不断进行优化,倘若上述问题无法处理好,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变电自动维护工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智能化技术在变电运维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变电运维;应用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工器具及物资的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绝大多数变电站采用普通电子锁存放柜[1]或简单的微机存储柜,通过人工操作和记录实现对生产工器具的管理。这种方式下,即使现场实现分类存放,但工器具及物资的种类、数量在实际工作中变动大且快,出入库登记及备品管理等信息的更新不到位、不及时,统计不准确、不齐全,导致在日常实际取用中易产生混乱,对于需要定期检验的工器具也无法进行判别,不能提醒运维人员及时送检。这些原因都导致站点对工器具和物资的管理都处于依靠人力的落后水平,存在人力、物力、时间浪费的问题,严重影响运维人员生产工作效率及变电站(换流站)运维一体化、智能化的建设。
一、变电运维中智能化体系结构
通过分析可知,智能化体系结构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其中,对于过程层来说,它主要由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等相关设施组成,是智能化技术一次元件的总称。对于间隔层而言,它属于整个系统的二次设备,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保护、监测以及测控装置。对于站控层,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控制、通信系统,这是整个系统中最高级的智能管理设施。它负责一系列的智能化操作,例如设备监控、信息交互、数据搜集等。
二、变电站管理工作中变电运维的现状
(一)基础设备安全性不足
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是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根本,基础设备的安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基础设备的安全性对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若存在基础设备安装质量缺陷,往往会使得整个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受到影响。对此,在开展变电站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时,需加强基础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针对管理基础设备的安全人员,需定期、不定期的加强基础设备安装原理和安全运行原理培训,帮助其深入了解变电站基础设备的安装技术,提高基础设备安装质量。由于不同变电站基础设备的安全方法和工艺存在差异且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在操作人员安装工作时难度较高,造成不同智能变电站的安装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信息保密程度不足
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信号传输,主要是通过数字模型对等传输方式来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也就是说,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传输采用的是局域网络的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能最大程度保证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传输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际上,大部分的变电站在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时未对其进行高级别的安全防护,使得智能变电站设备在遭受到外界攻击时容易出现信息系统崩溃情况,对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比较缓慢,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智能电子互感器主要是从其内部把信息传输至交换器或测控装置中,中间包含单元合并的环节,由此,其存在大量中间环节,相对于一般智能互感器,其数据传送时间将有所增加。不仅如此,对智能变电系统终端的保护处理同样会使其保护时间有所延长。
与传统变电站对比来说,智能终端、光纤数据传输与单元合并过程须较长延时性,整体而言,其保护延长时间大约为6.5ms
三、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管理
(一)对设备管理模式的要求
变电站的所有仪器都是由专门的仪器监管方法统一管理,所以变电站仪器的修理和更换、仪器的测试、仪器缺点管理都是由内部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管理。管理部门根据仪器的运行状况来制定整个系统的运转方式。控制和技术能力有限,设备的管理和设备的应用是分开的,例如,额外的运行方式。为了使电力更安全,工作人员在不了解变压器仪器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不必要的操作。仪器的管理和技术应用是分开的,工作人员无法充分了解仪器的运行情况,这使得整个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新的设备管理概念产生于知识技术的应用。在变电运行转换过程中,将变压器设备的控制提高到整个变电站的控制水平。使用智能技术转换器,得到变压器设备的运行情况的信息,一旦出现问题,仪器可自动对维修人员发出维修提醒。智能操作控制,极大地提升了仪器的使用安全和信息化的统一管理水平。
(二)对信息保障体系的要求
变电运维中上述三个层面(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都对信息网络技术有着较高的需求,且电网也需求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在电网建设中,需要得到信息保障体系的支持。信息技术能够为电网建设、变电运维提供先进的工具,同时该系统是涵盖了智能变电运维与电网的系统,因此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传输方式与访问途径。但目前的智能变电运维技术根本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究其根由,主要是由于电网中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各个信息相互分离所致。
(三)引入开展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性
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引入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运维工作管理质量和安全性。智能变电站中通过新增特殊的过程层设备和合并单元对整个变电站的运维工作质量进行管理。此外,不仅应对设备进行规则的命名和编号,而且应完善不同设备参数设定以及相关的备份工作。通过这些操作能够有效避免信息的丢失,保证信息安全。实际现场操作中,引入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措施,通过工作票的填写进行实时记录,能够有效避免员工遗漏安全维护中的相关步骤,提高设备检修维护操作安全性和规范性。
(四)运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可视化管理在线监测运行设备的应用主要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验收和维护等实时监测,通过设置监测设备的高压值可确保整个变电站维护检修工作的稳定性,更有效的对变电站进行管理。对于监测系统中的一次性设备,需要通过实际数据测量来评估设备的效果和准确度,并依据监控平台输出的数据曲线对设备起到管理和维护监测的作用。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变电站的实际环境来判断设备整体的运行状况,这样即可完成最大程度的可视化管理。
四、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变电站运行维护的任务是指无人值守或少量电站的电力运行管理。这种方法可以监控一些突发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变电站顺利运行。变电站不仅与民生问题有关,还与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日常运营有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运行维护的重视,保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超高压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关键所在。虽然智能变电站运维效率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极大提高,但该项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进行探索,积极积累和运用实践经验,才能保证运维一体化任务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我国电力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争艳.智能变电站在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2019(31):123-125.
[2]白俊广.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0):5+7.
[3]施武作,王涛,廖翼,邓冠.变电站集中智能远程运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电工技术,2019(18):88-90.
[4]钟慧玲,陈凡.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6):61+63.
[5]陈斌,梁建来,朱从刚.变电运维智能巡视量化管理系统[J].电子世界,2018(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