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钱海红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钱海红
[导读] 摘要: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来讲,装配以及预制是其中两大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来讲,装配以及预制是其中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在开始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前,首先需要经历预制阶段,例如,剪力墙、叠合板以及窗体等的预制,随后是装配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施工单位对在工厂完成预制的构件进行装配,并要保证装配的质量与设计要求保持一致。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出现,除了可以实现环保的目的外,还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建筑功能的能耗,对我国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渗透,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建筑工业化时代已然到来。预制装配式技术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内容,其是将混凝土结构按照受力原则进行拆解,并在预制场进行预制生产,随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施工方法,此法可提升建筑施工效率,提前完成工期,降低能源消耗量,符合当前建筑施工工程中的环保可持续理念。本文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流程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项目,分别对预制构件、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探究。
        2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2.1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完全的共同认识
        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筑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全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但是,业内仍然对装配式建筑存在种种疑虑。从最早的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外墙渗漏的担忧,到最近对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的可靠性、施工的质量和结构安全,以及推广速度的担忧等时有出现。客观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不会十全十美。但建筑工业化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在缩短建造施工期限、降低材料消耗、实现绿色环保目标、形成流水线工业化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2.2技术体系缺乏,没有在结构体系上形成共识
        目前,国内有许多科研院校、设计院、大型房企、施工企业都在参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等研究。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一方面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施工工艺、构件种类、连接方式等各方面的复杂局面,没有权威性的标准,各个地区都各行其是,客观上对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利。
        2.3装备技术水平低
        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采用的设备、机械仍然和现浇结构相差不大,无从体现其优势。从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以及国内情况来看,目前应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研究大型预制构件无损及智能仓储物流技术与平台系统。
        (2)研制全地形自适应编组式大运量节能运输车辆。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效吊装的工装系统及配套装置。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智能化高精度安装测控及校正技术。
        2.4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质量提出措施及未来发展展望
        2.3.1施工质量检测手段应提升
        目前,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质疑,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风险和检验检测能力的质疑。由于装配式结构的构件、部品部件大多数不在现场施工,现场的构件连接也与传统现浇施工工艺不同,因此如何保证其质量与安全以达到甚至超过现浇结构的水准。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工程实践,提出质量安全控制及评估方法,开发相应检测技术,研发监测与控制技术,提出适用范围广、抗震性能好、安装施工高效的连接技术、成套施工及验收标准。


        2.3.2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管理素质和技术水平
        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的素质、技能培养方式对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来说还不够。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施工技术及安全控制技术的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加速。
        (1)研发基于BIM 和物联网的工业化建筑精益建造全过程管理平台系统。(2)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施工安全评估、预警、控制技术。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3.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阶段,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以及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实现严格质量检查,混凝土磨具及钢筋材料质量达到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然后实施刷漆涂抹工作,重点在预制构件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隔离剂,然后再开展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其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浇筑均匀性。同时浇筑作业开展前,施工人员应针对待浇筑预制构件实施严格质量检测,假使浇筑作业时预制构件发生明显变形情况时,针对这种问题,时队伍应当停止整体浇筑作业,然后开展相应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实施有效补救,进而降低变形问题对于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具体浇筑作业阶段,施工队伍可采用插入式搅拌方式,其要求插入搅拌设备对于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稳定性均不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预制构件混凝土相关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重点针对预制构件实施表面养护作业,进而确保整体作业质量达到工程要求。
        3.2 依托BIM技术,保证预制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对于BIM技术,其主要应用的领域为设计规划与生产时期。在BIM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下,满足构件原材料生产的目的。具体讲,首先,需要在预制构件中嵌入各种信息,主要是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芯片为载体,涉及构件的规格与尺寸。从本质上讲,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编码具有唯一性,以保证构件生产、存储以及运输信息的可靠性。另外,预制构件材料管理需要引起重视,不得忽视,力求存储空间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强化运输路线的科学性,在根本上为建筑设备与材料的应用提供保障。依托BIM技术,强化建筑结构模拟功能的发挥,为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提供更多条件。在装配实践中,依托BIM技术,能够全面模拟施工环境,强化对吊装等施工环节的立体成像,便于直观了解吊装空间,同时,为管理人员提供吊装旋转半径等多方面数据,以期实现对施工方案的合理安排,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3.3预制构件之间连接作业
        实际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阶段,用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及相关技术较多,本文选择较为常规的连接方式進行阐述,具体为机械式连接方式以及现浇式连接方式,其中机械式连接方式重点利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实施预制构件连续性灌浆作业,灌注大量高强度低收缩性混凝土,实现预制构件有效连接,其不仅加强连接位置稳固性,还可达到相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但上述连接方式针对预制构件使用的钢筋质量要求过高。现浇式连接方式应用较多,这种连接方法主要用于连接一些预制构件,并针对混凝土浇筑模型具有一定要求。具体预制构件连接阶段,施工团队根据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筛选适当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进而确保预制构件连接作业达到工程要求。
        4结语
        传统的现浇施工主要采取手动施工的方式,管理模式也不够先进,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仅如此,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因此企业在发展中要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很好地满足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还可加快施工效率,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相信其将会成为日后建筑施工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迎迎,刘子赓,李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研究[J].住宅产业,2016(5):40~43.
        [2]吴超.工业化建筑技术标準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9):253.
        [3]孙俊.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No.531(22):8-9.
        [4]常东升.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产业,2018(4):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