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感到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可见,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创新的动力。实践证明,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效策略
引言
问题意识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理解问题的思想观念,其能够使学生调配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行为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以致用、能力拔高的育人目的。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学生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解决相应的问题,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积极性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当中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如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乏问题意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过于被动,无法积极的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许多学生在课堂之上,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教师则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自我为教学中心,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抱着不想让教师提问的心态来进行听课,并且有一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却因为胆小和没有合适的机会而放弃,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的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来进行有效的提升和拓展部分。数学教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学生也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进行记笔记,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会有所消减,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倦的心理,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生发出来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做到对学生的提问有问能答,还要做到答必精彩。同时,还要做到时时引导学生提问,处处激励学生提问,时时表扬学生的提问行为。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改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活动,比如,集体讨论,课内活动等,提前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转变学生传统观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耐心倾听,不要在学生讲话的时候打断.对一些发言不太积极的学生,教师可通过相关的课程引导,让学生加入进来.
四、营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可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让学生理解、探究、提炼问题,提出问题后由学生互相解答,分享自学成果,营造热烈、民主、自由的数学教学氛围,使学生通过提问树立问题意识。其次,教师可以提出若干问题,指引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解答。以“轴对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出“轴对称内涵”“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吗”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将数学知识与思维融合在一起,形成问题意识。最后,教师可创设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教学情境,如在讲解“命题、定理与证明”知识时,可列出若干案例,指引学生分析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数学知识加以修正,使学生通过质疑反思发现问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推理证明、观察发现等素养。
五、营造氛围,诱发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质疑。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发问,多与胆怯有关,还会担心自己所提的问题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问题意识的养成,首先要突破学生的心理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对学生要有耐心,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发问中增强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学生在受到教师的认同和赞扬后,会更加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在问题情境创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对“同心圆”的概念进行讨论时,教师可引出一个问题:能否让笔尖不离开纸面,画出一个同心圆。学生经过动手体验,无法画出同心圆。原因是同心圆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圆心”,有两个不同的半径,但在笔尖不离开纸面的情况下,无法画出不同半径的圆。由此,让学生真切感知同心圆这一概念。又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出“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一定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吗?条件可以少一点吗?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结束语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意识的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要倡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引领学生求异、创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53-154.
[2]田永志.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55.
[3]许良红.问题促进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