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验式学习指的是调动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学习来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教师主要应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当前体验式学习模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这样的模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创新与改革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业改成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验式学习;教学研究
引言
新课标指出,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将体验式学习科学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体验式学习方法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指的是在新课改环境下将学生看成教学主体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在课堂上增设的一种情境模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处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性、实践性、情境性、亲历性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式学习要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体现情感思想,注重实践过程,利用情境再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式学习方法不仅符合新课改要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二、体验式学习具有的特征
根据体验式学习概念,大致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亲历性,即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在具体的参与实践中丰富体验。这是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前提。二是情境性,即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去体验知识的概念与内涵。三是情感性,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传授数学知识外,也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四是实践性,即强调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去获取知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知识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体验积极性
教师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场景自主联想,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探索中,使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与探究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教学“统计”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形式创设了生活情境,以教室内的课本、铅笔盒、铅笔等为道具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教室内体验“购物”的过程;之后要求学生统计出要购买商品的价格,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二)、从学生认知出发,巧用生活教学法进行体验学习
体验式学习更关注学生的体会,只有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此,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少,感受能力有限。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思考,让其主动寻找答案。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多融入生活元素,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事物开展教学。这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生熟悉的事物,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构建生活化的数学体验模式
数学源自于生活,和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更好地开展体验式学习就必须将数学和生活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
(四)、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而小组讨论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扬长避短,学习其他同学身上的优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借鉴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设计两次有梯度的合作探究活动,第一次是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把圆折的次数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剪拼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同时引导学生充分的想象,让学生初步体验“极限”的思想。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小组交流分享总结汇报。第二次是通过设疑再次激发合作的兴趣,圆除了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还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不难发现还可以拼成梯形、三角形。小组合作将动手操作体验、逻辑思考与推理相结合,把学生思维推向深入。在小组探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想法,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指导,而且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将每名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最后总结出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到的结果。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体验学习。(五)、创造问题情境
创造问题情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是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情境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学习“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创造问题情境,如“自行车为什么能够平稳行驶?”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回答:“因为车轮是圆形。”随后教师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将车轮改成方形会是什么结果?”依次循环可以加深学生对圆特征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需依照学生的喜好和经验,列举出几点难度性与乐趣性强的题目。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验式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和具体实践中掌握教材知识,使学生准确认识数学,而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求知欲。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控力都是不成熟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姬婧.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J].才智,2019(36):21.
[2]吴来飞.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9(31):23-24.
[3]王尾珠.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