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学习兴趣
前言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中引入了应用题教学。和常规数学教学相比,应用题的教学目标更加集中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根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基本包含三点,第一是学生可以自己理清题目的结构,同时明晰题目当中每个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综合算式表示出来。第二是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障答案的准确性。第三,发散思维,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同一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思路。然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状态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教师未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许多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设置讲解内容,并且每一章节所对应的解题思路没有明显差别,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解题,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固定思维,当题目稍有变化时则难以变通。
(二)不重视解题过程
因为应试教育思想的局限,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度更高,教学中教师也常会将计算结果作为评判学生解题正确与否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解题过程。也正是这种现象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会将应用题划分为具体类型,然后每一种类型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在平时练习与考试中根本不需要思考,只要将每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记住即可。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也不会对解题过程进行细致分析,而是让学生先将题目进行归类,其后套用计算公式。
(三)教学缺乏创新性
目前小学数学的应用题缺乏创新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第二学段的数学应用题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有的题目冗长繁杂,学生读题的过程中容易因为题目篇幅而失去耐心。同时应用题依然存在许多传统应用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条件,而且其中没有任何一句话是多余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按照某一固定思维解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数学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如果将生活现象作为题目内容,学生容易入手,但是目前许多应用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互相脱离, 尤其像工程类的题目,往往会提到往水池中注水的内容,并设置条件同时打开入水口和出水口,但这与实际生活是相悖的,学生看到的时候只会关注这一逻辑问题,而不是集中精力想办法解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生活当中含有较多可以挖掘的数学元素,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进行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方程的认识”对应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入称量用的天平,或者将实物带到课堂内,让学生将方程与天平中的每样部件对应起来。
后期学习方程的计算时,也可以借助天平让学生了解如果想要抵消方程内的某一项,等号左右两边必须使用同时变换方式。再比如教学折扣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与父母前往商场购物时的场景,进而促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概念。此外教师设计应用题的时候,应该以生活现象为基础适当增加题目当中的多余条件,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哪些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而无法直接套用公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应用题教学作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较多,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审题与解题。首先基础知识是应用题教学的基本,如果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及时掌握了解题技巧也无济于事,对此教师可以强化练习保障学生充分理解并记住基础知识。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默读题目,把题目当中的条件与问题区分开来,并让学生学会筛选其中的必要条件,尤其注意隐含条件的确定。另外解题策略也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并告知学生解题之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根据条件寻找解题的关键,其二是以问题为基础解题。
(三)改善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大多会按照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直接授课,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听讲,即使部分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也只是将准备好的题目投影到幕布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班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应用题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尽可能避免使用题海战术,防止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有趣的视频与动画,比如教学“科学计数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灰太狼煮汤的小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假若汤中的水分子数量为128343000000个,怎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另外小组比赛、角色扮演等也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四)因材施教组织活动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更浓,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他们均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特征等来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定期开展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分享个人心得,也可以将数学日记作为其中一项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思维。一方面,教师应适当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并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小组内的定位,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结语:
鉴于小学数学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明确当前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邹德生.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123.
[2]王根绪.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157+159.
[3]刘美英. 论如何走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困境[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