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不是由已经掌握的知识储备为标志,而是要具有一种先进的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具有思辨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综合五个方面的要求,贯穿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的便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说来
1.时空观念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2.史料实证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并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要求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
核心素养的提出了历史教学的思辨能力培养的三个特征:一是思考的结论或观点具有的争议性;二是对所主张的观点进行辩护性解释和说服性论证是维护自己观点的主要说理方式;三是思考分析的目标是为了鉴别和选择一个最佳价值理念或行动准则。
针对以上三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一、引导培养辩证思维,形成思辨习惯。
近年来,中考为了达到选拔性目的,命题体现初、高衔接趋势,所以题目选材、设计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考查教材的隐性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使用教材不能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面,仅满足于告诉学生曾经发生过些什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由于受年龄和认识能力限制,初中学生思维带有很大盲目性、片面性。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往往用好和坏来划分,而历史上的人和事十分复杂,分析评价不能简单化,我们要对课本中的史料深入挖掘,反复推敲,正确理解教材表达,把握学科特点,历史地辩证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逐渐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培养辩证思维,形成思辨习惯。
二、拓展思维空间,创设历史学习新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深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做到图文并茂,古今结合,由浅入深。也可以设计相关的学生活动进行教学,如:编导历史剧,运用多媒体等,就能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历史,调动学生深度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
三、以精彩的讲述,合理的知识体系构建,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活化学生思维。
如果把师生教学活动比做一艘船,教师应该是舵手,起掌握方向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活力依靠平时的点滴培养,教师上课要减少平辅直叙,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概括。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杜绝不厌其烦地“灌”会学生的“填鸭式”教学,代之以精彩的讲述进行前后关联、故事链接、说理教育等,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知识简图、思维导图、表格列举等方式帮助学生构结历史知识网络,理清每一节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真正能够内化的历史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师生活动,达到活化思维,深度学习的目的。
四、使用规范、准确的历史学科语言回答和整理问题答案,提高思辨的表达能力。
历史的学科语言是对历史的最准确的表达。使用规范、准确的历史学科语言进行表达,可以防止学生思维混乱,形成良好的历史思辨表达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性,重在日常的经常训练,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精练自己的教学语言。备课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要杜绝使用不准确的用词,讲课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注意科学规范。另外,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除了看学生作业完成的质和量外,更要帮助学生订正错别字、改病句。其次,多接触学生,加强语言思想交流,以自己的规范语言来带动影响学生。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复述历史的口头训练,可以在课余请学生围绕一个历史议题准备一分钟左右的小演讲,事先明确要求。教师在学生演讲后让其他学生来做分析评价,评价中把学科语言的使用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以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提高思辨表达能力。
总之,思辨应该是一种教学常态,成为教学的思想指导。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整合教材,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出知识主线;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要占有丰富的史学材料,根据课程需要,分解历史事件中的各个部分,增添亮点与情趣;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梳理出各个部分的形象小结,引领学生学习的兴致,让学生站在高处把教学内容俯瞰;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利用多种媒介煤体,渲染历史学习的氛围,营造全新的环境,让曾经鲜活的历史再次以立体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善于点拨,适时升华,从一个思想高度把学生引向另一个更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