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视角下中小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陆东
[导读]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对学生上学资金的资助,并将要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资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对贫困学生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鼓励。但是在工作的实际进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相关部门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关键词:育人视角;中小学生;资助工作
        对特定学生进行资助是社会慈善的一种表现,这也是开展全民族素质教育的必行之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都对学生上学条件的问题十分关注。调查表明,有效的中小学生资助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更有利于实行普遍教育,提升全民素质。随着中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政府一举将教育扶贫摆在了重要位置,而随之呈现出来的就是以往的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资助管理现状
        (一)评选机制不健全
        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小学生也不在少数,且分布十分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每个省份、直辖市、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评选机制,且每个地域经济水平相差悬殊,很难形成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制定的评选制度并不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学校只是按照年级、班级及人数多少将上级批准的指标发放下去,并没有做一个调查,对各班级贫困学生人数缺少了解,再加上教师及学生的私心泛滥,使贫困生补助工作开展得一塌糊涂。
        (二)严重形式化
        很多学校学生人数多,如果要以家访或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话,就会浪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十分不可取。因此,有一些学校要求各个班级的学生在接受贫困补助前以演讲的形式向领导、老师甚至是同班同学介绍自己家庭的情况,以便于大家判断候选人家里是否真的贫困。这确实是一种高效的方法,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这会对那些申请贫困补助的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可以称为侮辱了。除此之外,从育人角度来讲,这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资助与育人相分离
        很多学校将资助名额的分配作为资助工作的最终环节,在分发名额后只是简单地公布结果,就按部就班地进行下一环节的基础教学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实行资助就是为了抛弃以往观念中“穷人家的孩子不会有出息”的不变论,使学生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并朝着自己确立的目标勇往直前,这才是实行资助的最终目的。
二、中小学生资助工作对策
        (一)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教师在进行资助款的分配后,应该找时间与受资助同学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沟通和谈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并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时的困境并不能够作为干扰学习的因素,相信生活十分美好,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可期。这样一来,就能够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除此之外,在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和人文关怀的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为那些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无偿辅导功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建立健全评选机制
        想要彻底清除评选过程中的“水分”,就需要校方积极推行相关规定,积极成立由校领导带头的调查评选小组,各学科有名望的教师作为组员。小组成员要积极肩负起评选的责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选,深入学生家庭,了解现状。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希望领导和教师们能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使更多条件不好的学生获得帮助。
        (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帮助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就需要学校给予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的机会。校方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内空出一些职位,比如说图书管理员一类的劳动岗位,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获得报酬的平台,通过校内的兼职工作也能够培育学生自强不息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从长远上来看,这也是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之一。从一定角度上来看,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的工作时还能够增加学校书籍的使用次数,使书本升值。而且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管理书本更加井井有条,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健全学生档案信息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学生中出现“骗资助”的现象,学生工作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做好学生档案整理和归类的工作,并登记好特殊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学校分拨补助金。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学校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家访,对那些家长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进行统计,并与其家人进行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根据所了解的家庭真实情况开展不同的资助工作,这样能够实现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但是一般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些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基于此,学校应该进一步健全体系,增加一些其他的补助方式,例如实行助学贷款制度,针对每位家长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努力。学校还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其他部门实行困难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就业等等的一系列资助政策,完成各阶段的育人任务,为社会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结语:
        总而言之,既有的体制是经过很久才形成的,并不能立刻彻底改变,想要实现理想的资助机制就必须坚持认真开展工作,从眼前的小事情做起,才能真正建立健全新的途径和环节。这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基于此,学校要在资助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乃至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都有一番成就。
        参考文献:
[1]马超俊,叶玉娣,刘彦.发展性资助视阈下民办高校贫困生指导与培育路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6):126-130.
[2]吕萍,贾川,刘扬,薛涛,魏林.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效果分析和策略研究——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7(S2):77-78.
[3]李秀艳,牛婉若.资助育人见实效  团结之花齐盛开  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工作侧记[J].中国民族,2017(Z1):87-89.
[4].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7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简介[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05):10-13.
[5]吴高华.美国私立中小学财政资助的历史沿革与思考——基于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的视角[J].教育参考,2016(03):54-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