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角下初中班级柔性管理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刘代君
[导读] 实施初中班级柔性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摘要:实施初中班级柔性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知情意行”综合发展,遵循学生个性形成的规律,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发展等。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生;班级柔性管理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7月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万所,在校初中生达到4652.59万人。初中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国家未来。新时代的发展和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变化给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实施初中班级柔性管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初中班级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对应的是“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突出了“人本性”,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被管理者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从而把外在压力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我们所说的初中班级柔性管理,是指管理者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尊重学生的个性、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增强服务意识,采用教育、鼓励、引导等柔性方式,充分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较好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促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并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管理,以达到班级管理目标的实践活动。
        二、初中班级柔性管理的困境分析
        在校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至15周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初中阶段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1]初中班级采用柔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三观”的逐渐发展,又能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但是,在部分初中班级在柔性管理中没有得以好的实施,或者说实施的效果不佳。
        (一)“师本位”主导而“生本位”不足
        受传统文化观念的长期影响,“师本位”管理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生本位”相对较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师本位”强调老师的权威,片面强调以“师”为尊,在管理中多为主导性的命令式方式,以封闭的管理手段为主,往往认为只要能够管住学生。当今的初中生从小养尊处优养成的一些自由散漫习惯,强烈的维权意识,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矛盾,不利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二)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和树人的工作都在强调学生为本,从“外压”到“内驱”的教育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依靠的是刚性管理模式,限制了初中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虽然管理者出发点是好的,但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新发展思维,结果收效甚微,班级柔性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初中生柔性管理的路径探究
        初中阶段是一个特殊时期,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发展,明显带有性格偏激、独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追求个性异类、行事冲动等特点[2],尤其是在网络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如果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对立和排斥,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实效不强。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贯彻以人文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增强初中班级柔性管理的实效性,需要真正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推行学生柔性管理,需要在实践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对实践进行反思,提升与改进,在师生互动与引导中不断实现自主推进、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知情意行”综合发展
        初中生的“感知、感情、信仰、意志、品行”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彼此结合的完整、系统的整体。班主任是初中生最直接的管理人员,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中心,服务本位”的管理理念,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咨询和引导,在政治上做好“向导”,在品德塑造上做好“榜样”,在学习上做好“导师”,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亲人”,在成才发展上做好“指导”。
        (三)遵循学生个性形成的规律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个性品质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初中生个性的形成受教育、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及个人主观努力下,其道德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习惯等经过多次循环往复而逐步形成的。在初中生班级柔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知情意行”发展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综合考虑,循序渐进。
        (四)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为了找出管理过程中方法的不足,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差距,最终实现学生柔性管理的诉求。对初中生评估是以学生日常表现及其“感知、感情、意志、品行”为对象,根据相关的科学的评估指标,在初中生在校(甚至包括在家、在社会生活)的表现状况,对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效果做出合理判断,并为他们的提出反馈信息。对初中生评估要坚持科学性、特殊性、发展性、综合性等原则。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坚持自我管理,开展自我评价,对自己做事的出发点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使得柔性管理达到更高境界。
        (五)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发展
        初中生的发展离不开动力的促进。柔性管理是一种利用激励、劝慰、协调等非强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的教育方式。[3]在对初中生实施柔性管理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与反思,明白自己的不足,探寻策略,优化方法,积淀经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当学生遇到了不顺利或尴尬的局面,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或请学生所崇拜和佩服的优秀生,通过以身示范,说服沟通,让学生在需求与满足,自我与他者之间实现良好互动,达到柔性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得钊.试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J].文教资料,2019(17):158-159.
[2]张萍.论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高效运用[J].甘肃教育,2020(6):47-47.
[3]陈若仆.善用柔性管理提升教育实效[J].中国教育学刊,2019(8):104-104.



作者简介:刘代君,重庆市万州区上海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