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78119871213XXXX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经济的进步,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成了所有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企业应对此作出改进和反思,把安全教育工作真正从实际工作中重视起来,要准确认识到施工和管理质量安全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才能在建筑行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安装;施工安全
1电气设备常见的安全事故
建筑电气常见的安全事故有以下几种:电气设备线路故障发生短路,产生电弧、火花,瞬间电流电压变大,转换出大量的热能,直接引发火灾;长期超负荷运行或瞬电线路过载,保护装置工作不及时,绝缘体老化燃烧引发火灾;线路接头接触不良,大范围电阻过大,造成局部过载,引起电弧、火花诱发火灾;电热设备离易燃物太近,使用不当,长时间带电等原因引发火灾;设备老旧,故障未能及时排除,带故障运行引发火灾;不良天气,大风大雨,打雷闪电,也极易引发电气火灾。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气工程管线设备规划不合理,导致加大施工的难度
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需要安装多种电力设备,所以要预先进行电气管线埋布,如果电气工程设计中,管线埋布及电力设备安装规划不合理,都会增加现场施工作业的难度。电力设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电气设备位置规划不合理,将会加大安装时的难度和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影响建筑使用质量,一旦发生线路短路故障,很难排查,不利于现代建筑的使用安全。
2.2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较低,施工现场技术难度较高
建筑企业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将会增大现场施工技术难度,也会影响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随着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建筑企业不能及时更新施工技术,依然沿用落后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时将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电气工程施工中难点,落后的技术很难完成施工任务;电气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设备的组装调试,如果调试软件更新不及时,调试时与设备不兼容,也会造成调试错误或失败,影响施工管理效率。
3.建筑电气设计安装技术及安全管理优化
3.1做好防雷接地处理
要想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效果,需要严格根据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要采用防雷型号的热镀锌圆钢。避雷脚需要进行合理定位,保证位置的对称性,在设置直线段的过程中,要进行等分设置。在埋设脚头支架的过程中,线路一定要保证平直,让所有的脚头支架处于平齐的状态,引线截面要超过避雷带截面,在进行搭接部位的焊接时,一定要保证平整性,不能出现缝隙、漏焊的情况,搭接长度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还需要对引线的镀锌层进行二次防腐。按规定接地体埋深应不小于0.6m,间距不小少5m,焊接而不小少扁钢宽度的2倍;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极时,一般用内、外两根对角主筋,把整个基础内、外两根主筋一圈的搭接处焊牢,再把圈内、横基础两边的主筋与外围两根主筋搭接焊牢,有桩基的用两根桩筋按设计要求的点连接到基础主筋上,然后按图纸指定的柱筋。
3.2加大电气安装材料的审核力度
为使完成电气安装作业的质量安全达到预期,相关人员应从材料性能效果入手,即将采购与实际安装作业,作为优化控制工作重点。采购阶段,建筑电气安装质量安全控制人员应从市场环境口碑且信誉好的厂家进行购买。此外,还要在购买过程中,对材料说明书与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检查。在安装操作阶段,相关人员应对安装材料的性能质量安全进行复查。即将合格性与适用性作为衡量指标。与此同时,由于购买的安装材料无法全部投入使用,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因此,应将规避材料腐蚀与其他质量问题作为审核重点。如此,就可最大限度的规避不合格材料进入建筑电气安装作业现场,以对电气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不稳定性影响。
3.3规避电气设计中出现的火灾隐患
目前电气设计问题中的消防安全问题值得企业高度重视,面对这种状况要做到有效规避,从而企业需要研究出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对策来面对,通过防火电线设计错误方向来看,现如今居民用建筑类型不但居住居民极为紧凑,其基础设施也非常的繁多,并且装配和装置自身也有着很多突然发生着火的隐藏灾害点,因此其对消防安全设计有着特别严苛的需求。遗憾的是,在电气方案设施的进程里,几乎全部对消防泵以及排火烟机等在内的防火设施,进行了超负担保障,引发设施的可燃性增加,从而对消防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严峻状况,一定要对电气电缆的作业发电源头和二次使用电缆线路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覆盖设计,保障其处于不一样的铜制线路安装槽上,假如一定要覆盖在一条铜制线路安装槽上,必须建造独立的隔开电板,而且需要注意必须在线路安装槽的外部,粉刷可燃性极低的涂抹材料。
3.4完善漏电保护系统
在建筑电气日常的运行中,设备漏电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所以日常使用中要做好防范措施。人体自身,就是一个能通电的导体,解电、生理电以及安全范围的电流电压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无论是中医还西医,都有以电来治病的案例。科学实验表明,电流频率的大小,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以及强度是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关键因素。常见的电气漏电,其频率强度都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必须做好防护。针对频繁发生的漏电现象,目前一般采用布置漏电保护器这种安全装置来作为防范措施。末端采用30毫安/秒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日常用电要求,而建筑电气需要强化为支线保护与末端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很好地减少故障影响范围,也便于故障的排查与修复。
3.5加强等电位保护
相关行业规范要求:接零(地)支干线的电气连接必须是并联而且是单独的,以确保:一是相关联的导体部件与房子里面可能接触到地电压电位差距在安全范围内;二是减少电器不可靠动作引起的电磁干忧;三是外来危险电压也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针对目前常用的等电位保护方案,还需要从以下两点做出强化处理:一是等电位系统要与建筑物主体内部的受力钢筋电气连接;二是厨卫等重点防范区域,等电位和接地两大保护措施必须同时进行。
3.6加强安全意识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包含许多的环节,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烦琐的过程。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联系非常的紧密,而对施工人员安全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工程施工企业不仅要引导作业人员加强自我的安全意识,而且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从业人员的身心素质。必要时企业要计划实施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使安全意识真正地深入人心。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的好坏也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而且也能使安装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化。工人安全意识的提升就是促进建筑电气工程安全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要想解决这提一大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施工作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企业根据不同的电器安装需求和电气安装特点制定出考核机制,并且确保考核机制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只有佩戴相关上岗证的施工人员才能进行作业工作;其二,企业对不遵守员工法则和并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活动和工作的人员进行严厉批评和责罚。企业将其错误行为公之于众,一方面对此类员工发出警示,另一方面也让其他施工人员意识到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员工只有时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安装的顺利地进行,有益于电气工程的未来发展。
3.7加强管理措施
电气工程往往是较为危险的一种施工工程,对绝缘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加强管理措施是预防施工工程出现较大事故的重要手段。在计划开展建筑电气安装时,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其一是相关设备的检测,在施工之前,企业对于要绝缘的防护和通用设备要进行检测,同时要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也有应对策略,这样才能保证电气安装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其二是在检查过后,若发现有损坏或者不合格的电器设备,切勿模棱两可,一定要对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切勿再将这些危险品安置在施工场地,有效地避免错用、误用;其三是加强静电消除工作。静电现象会导致电力设备的使用性能下降,大大减弱设备的绝缘性能,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带点液体或者粉体一定要及时进行静电消除工作。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和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施工工作,加强管理措施,有效避免管理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3.8对安装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优选
电气安装施工相关技术人员的素养能力以及实际作业过程决定着施工的最终结果,对于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要素,即是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施工技术人员,无法在实际的安装施工过程当中体现出专业能力,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安装施工相关技术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确保技术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精神,必须要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不断强化施工技术人员队伍的质量,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具备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样一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能确保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避免出现消极怠工等问题,更能够尽可能降低施工风险出现的几率。为此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阶段便要注重对于人才的优选,无论是内部培养,亦或是与人才供应商达成合作,都要做好人才的综合能力筛选,之后再通过进一步培养保证队伍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施工技术问题的出现,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
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安装施工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环节,为了保证安装施工的顺利完成,进而获取理想的施工效益,文章当中对于电气设备安装施工项目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望给予相关单位一定的启发,优化整体作业质量安全,达成预想的施工目标。
参考文献:
[1]孟庆达.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与节能措施的探讨[J].节能,2018,37(12):1-3.
[2]陶然.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J].民营科技,2018(11):148+219.
[3]徐洪文.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