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实际,加强引导,以课学内容为切入点展开探究。
关键词:体育游戏;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堂中,学校需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目标、组织形式以及活动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增加学习动力,提升体育学习兴趣,热爱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机结合在体育课堂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我娱乐能力,并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本文以体育游戏在课堂的课例研究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1.体育游戏在课堂中实践的意义
学校通过构建趣味性、系列性、终身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和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理论性的体育游戏课例活动。同时该过程为体育活动在课例活动中的研究目标形成了 基础导向,提供了激励性作用和调控类作用。
导向作用:体育游戏通过探讨和实践研究,为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锻炼内容和该活动指定方法提供了基础导向。
激励作用:学校通过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开展,激励师生积极响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升自我体育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及促进身心发展而做出努力。
调控作用:学校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为分析该类活动在教学意义的体现提供了评估标准,方便学校后续对此类活动的调控。
2.构建体育游戏课堂的基本策略
2.1构建体育课堂的游戏内容
体育游戏是本着快乐教学,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类教学内容。游戏内容的制定需要教师多加参考和研究,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可消化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心里特征、身体素质,季节变化等等情况,学校需要制定详细而且清晰的教学计划,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为高效。
以足球课为例,在传统教学的足球授课中,教师会给班级分发若干足球,教授完基础的动作后,让学生们自由活动。学生们大多会毫无目的地完成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教学意义产生偏移,甚至失去体育类兴趣。教师可以首先按照学生性别分为两组,男生作为足球队队员训练,女生作为啦啦队训练。同时,组织两组球员进行比赛,让啦啦队进行加油,最后的评分由球员表现和啦啦队综合评比得出。该足球课体育内容一改之前的涣散体制,同时学生们有了自我分工,表现也会更加积极。学生们通过体育游戏体验到了竞争感,增加了主观能动性,也大幅提升了自我的体育素质。
2.2编写实用的体育游戏类教材
体育课程不缺乏室内教学,一些体育项目上的技巧知识是需要学生去灵活掌握的。现有的体育教材大多过于空泛并且实践性较差,学生无法消化成为实践意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征将教材进行优化,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高效展示。这样,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了基础知识要领,有助于其在正常体育课中的实时发挥。
以双杆动作为例,该体育项目是男同学们比较青睐的,女同学大多望而生畏。从体育课的意义和健身角度来看,该体育项目得到合理利用,是可以面向大众的。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网络上寻找所有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分类讲解让学生们进行消化。多媒体具有视频、音频、图片等功能,能够进行快进、缩放、慢放等操作,让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双杆动作的细节和着力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对体育类课程产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专业的动作指导会节省教师时间,同时可以规避学生不合理动作造成的自我危险。
2.3体育教师的自我素养
据调查分析,诸多学校对教师进行思维强化,让其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教师们面对学校要求,对自我方式做出了强行改变,而此实验对象是学生群体。由于缺乏学校时效性制度以及实践经验,一些体育教学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化。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学生们的学习重点也是由教师大部分决定的。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学方式优化培养、教学思维创新培养,让教师在课堂的发挥更为高效新颖。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在心理素质上、身体素质上都需要得到正确指导。这需要教师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节处理能力,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以安抚学生心理为例,体育课程中,学生不乏又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其他消极对人的情况。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师召开培养课,让教师得到相关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在针对学生的消极表现时,教师可以做出判断,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者批评教育。学生在适当的时机得到了适当的调节,有助于增强其学习动力,并且提升自我学习积极性。
2.4不断创新体育游戏,增加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的规章设定主体是学校,起到的是宏观调控作用;体育的参与主体是师生,起到的是参与以及评估作用。为了保证体育游戏在课程中的效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利用其创新能力,对体育课堂进行优化。学思结合的理念适用于所有学科,体育学科在大范围操作技巧或者知识点也有着思维要求。
例如体育活动中的短跑训练,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要求的跑步训练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认为是强制性的跑步要求。教师则可以通过问卷或者开会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心理,以合理的目的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认为跑步需要类比竞争,需要有目的性的参与。教师则可以设定奖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参与形式。学生通过参与自我创新的跑步课程,会大幅增加积极性,并且实现竞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体育能力,更让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历练。
2.5友校联合,体育游戏良性竞争
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程不仅仅是单个学校的事,它需要得到联合推广,做出推广效应。与友校联合进行体育游戏竞争,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们可以体会到体育精神,更好地接受和传承。在与友校进行友谊赛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有了使命感,让学校的荣誉得以推广。此举可以有效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意义,让所有学生赋予体育新的生命力。
结束语: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体育课程是一个很关键的媒介。学校需要健全相关体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随着体育游戏的渗入,学校将会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田佳鹏,刘梦,王志勇, 等.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牡丹江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4):93.
[2]刘瑞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