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出杭州西湖夏季的荷塘美景。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朗读指导。在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中,我尤其突出“读”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从读好诗题开始,到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再到想象画面、美读诗句,最后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通过这样多层次的朗读,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古诗教学;朗读;情景
一、教学目标
1. 会写“湖、穷”等8个生字,理解“晓出、毕竟”等词语的含义。
2. 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的心情。
3.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夏天景色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夏天之美,自然之美。
三、教学难点
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情感诵读法、意境想象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解诗题
1.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图片(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蜻蜓)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了哪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南宋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杨万里描写荷花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板书课题,认读“晓、慈”)
2.扣住题眼,理解诗题,
读着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故意突出“送”字,设置悬念:由这个“送”字,你推断这首诗是写景诗还是送别诗?
(教师指导根据意思读好题目的停顿。)
过渡: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读好诗,知诗意
1. 抓准节奏,读好古诗
⑴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⑵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⑶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明确断句方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⑷师生多种形式合作诵读。
2.合作探究,初知诗意
(1)在欣赏了西湖的曼妙美景后,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⑷教师指导书写“湖、莲、穷、荷”。
过渡:同学们,你们学得可真棒!虽然第一次接触这首诗,已经学会自己了解古诗大意。那么是怎样的美景让诗人发出了赞美呢?
(三)想画面,入诗境
1. 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借助课本第一幅插图想象画面,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形容一下这种美。
⑴诗人见到怎样的莲叶和怎样的荷花呢?
师: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⑵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为什么又是别样红的呢?
◆“无穷碧”是因为“接天”
“接天”是形容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无边无际,绿得让人陶醉。
指导朗读:这句要用略带激昂的语调,边读边想想象荷叶一碧万顷的壮观景象。
◆“别样红”是因为 “映日”:?
“映日”是指在明媚的晨光下,荷花亭亭玉立,开得格外娇艳,格外鲜红。
指导朗读:这句要想象在朝阳映照下荷花红得艳丽的画面。
⑶师: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
荷叶层层叠叠、荷花亭亭玉立,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引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入情入境,感情诵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永恒主题,入情入境地读是语文课堂的追求。
⑴(课件出示其他时间西湖的景色)找出哪些词语可以表达六月西湖的特色,而西湖四时的风光是怎样的,并说说究竟有哪些不同?
板书:景不同
⑵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相机板书:喜爱、赞美
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渡: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 你们能读懂这美景后面的情谊吗?
(四)融诗画,悟诗情
再读诗题,体会景色之美和送别之情。
这首诗以送友为题,却没有一字写送别,美丽的西湖边诗人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
(播放音乐)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用自己话描述画面。
2.学生齐声背诵《小池》。
3.学生齐读课题,识记“晓、慈”。
4. 学生回答。预设:这首诗是送别诗。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然后教师准备道具,让学生在音乐中扮演诗人和林子方,渗透自我对友人离别的理解,代入式体验送别情。
六、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 无穷碧
(景)不同 喜爱、赞美、祝福
花 别样红
七、反思与点评
(一)反思
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含义和韵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便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扶着学生学习,带着他们领略诗中的不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这首诗时我遵循了读诗题、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教学规律,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落实读、品、悟等环节,让学生感受美景。
(二)点评
从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能够感受到教师清晰的故事教学设计思路。
1.稳扎稳打,扎实推进教学。
本教学设计以“读诗题——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脉络主线展开。教师既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题眼”和诗中的关键词,并让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古诗的含义。学生充分触摸文字,在触摸文字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入诗境”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发挥想象,感悟出了一望无际、荷花亭亭玉立的形态以及莲叶的大气之美,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光。最后“悟诗情”,在音乐中学生扮演诗中人物形象,与诗人产生共鸣,让诗与境、与情交融。
2.注重方法,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和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教师精心设计,课上没有直接让学生一字一句来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安排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