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国内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领域的发展。就初中生的课程而言,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不但可以使初中生更好的认识到道德和法治的关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体系。在现阶段,教育体制在进行不断的改革,而以往的一些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进而掌握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主体性
前言:在初中的教学阶段,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仅是对初中生的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还对其整个人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更好的提升上来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以老师为主体,通过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该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体性教学的作用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以往的教育方法已经呈现越来越落后的趋势,并且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在现阶段的教学课堂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并且坚持以生为本的主要原则,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上来,并且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完全应用于现实之中,进而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综合发展。但是在当前,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教师没有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与学生,由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
将主体性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还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大大加深,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凸显出来,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还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将主体性教学方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但可以使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提升上来,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体性教学的对策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而创设教学环境
在初中的教学阶段,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为了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之中,进而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凸显出来,并且将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全面发挥出来,针对学生主体性这一特点,教师为其制定相应的情景,基于自身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教师在进行《青春飞扬》这一课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来,做出与课程相对应的微课、或者是PPT,将一些枯燥乏味难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视频或者图像的方式,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进而是学生通过特定的情景,进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该方法还能使学生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二)小组合作体验学习
基于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位置凸显出来,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工程中,增强学生的切实体验。
教师在进行主体性教学时,教师本身应该起到一个辅助的角色作用,将学生的主体角色全面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和解决,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比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道德与法的《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教师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后教师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的时候,思考自己在这节课上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并且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过十分钟之后,教师就要对学生们提问,在本节课中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又应该明确哪些问题,基于教师的问题,每一个小组可以派出代表,进而进行解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并给出相应的鼓励。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角色扮演的主体性教学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时,将主体性教学方式应用其中,首先要注重的一点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创设出符合教材内容的特定情境,将学生切实的置于情境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举例来讲,在进行《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的讲解中,为了使学生们更设身处地的感受法律带来的保护,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两个情境,首先第一个情境是,几个同学在出行的过程中迷路了,此时来了几个穿警服的人,表示可以送这几个同学回家,这几个同学该怎么办?其次第二个情节,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自己的同学被几个社会上的混混围追堵截了,此时你又该怎么办?基于这两种情境,教师要求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并且模拟实际的剧情发展,在台上的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整个课堂的氛围就带动了起来。在角色扮演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表演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总结,并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问题,要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生活。
(四)情感延伸的主体性教学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自主的思考,以自身的切实体验进而得到情感的启发和共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学前自己怎么想,学后自己怎么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第一点教师应该寻找一些当前阶段比较热门的事件或者话题,将其引入到课堂之中,和学生进行一起探讨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实际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最近在北京地铁发生的打人事件,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假如学生是那个男生,学生又会怎样做?如果学生又是那个推销员,则自己又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委婉的拒绝别人又或者是怎样以不让人抗拒的方式进行推销等问题,让学生们想象自身若置于那一刻的情境之中又该作何反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自身的一些观点阐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差缺补漏,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增加更多的知识。该方式还能使学生增强更多的道德知识和法律意识,进而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一个度,不可让课堂的整体氛围过于沉闷,也不可过分活跃,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还要增强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避免出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将主体性教学应用于初中阶段的教学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以提升,还能更好的贴合当前时代的新课改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木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09.
[2]李永成.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J].学周刊,2020(14):73-74.
[3]孙瑞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体性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