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已开设多年。就小学信息技术而言,具有基础性、启蒙性的特点,对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驱动力,奠定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管见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管见
引言
小学是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时期,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渐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相应理论指导,对课程内容没有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家长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重视程度并不高,以至于课堂小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难以充分掌握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规划的实施,进而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学生主体性要强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其学生人手都是一台机,一堂课也多是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系列性学习活动的实际操作,这当是最能体现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的。但笔者也对此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注意从现象上进行相关意义上的剖析。其剖析的结果是不可令人乐观的,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其主体地位也还未曾能够得以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之所以这样去说,是因为任何小学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都被相关现象掩盖着。如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只要进行上机学习,其主体地位都应当是充分体现的。其实,这应当是片面的,甚至就是误解。我们的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器材相当的爱不释手,但他们所玩的不能多体现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也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体性的实现,应当是能够促使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得以长足发展的。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老师,必须在立足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长足发展的学生主体性建立上做思考和实践。我们也应当感到,相关学校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还存有不少短板现象。因此,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为了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建立,多在课程内容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性实践之积极性的调动,也多在课程内容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性实践之实际效果上思考。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力促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盎然,力促学生学习的真正切实可行,力促学生学习的真正具有实际效果的产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就真正落到实处,其落脚点也是相当稳当的。
二、运用生动教学方法
以《浏览我的电脑》这部分知识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这部分内容以动态方式呈现出来,利用双向控制程序为学生展示,这种由静态到动态的展示方式能够使教学内容以更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6]。同时对于出现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反复展示。进而使学生的感官上受到刺激,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进而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信息技术学习更有自信。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里,笔者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教师开展游戏教学,并非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电子游戏,而是结合教学需要,巧妙地通过一些课堂游戏活动的开展,借助游戏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键盘、鼠标的使用和操作时,对于已经习惯于用智能手机的孩子,他们对键盘、鼠标等反而比较陌生。而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如果教师干巴巴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带领学生枯燥地训练,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通过“键盘打字练习”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了键盘和鼠标。“键盘打字练习”游戏活动很简单:当屏幕上出现字母时,学生需要快速按下键盘相应的位置消除字母。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快速记住键盘中字母以及相关符号的位置,同时让学生对键盘和鼠标的应用更加灵活,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枯燥的教学现状,同时消除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实施
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形成,为了吸引学生关注,可以运用比一比活动形式,在评比时给予表现较好的学生一定奖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事先设置问题,并且使问题有一定层次性,循序渐进向学生提出,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一同操作,造操作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评比。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评价方式、内容的多元化,进而使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对待他人,如在进行评价时,除了使用教师评价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这种综合评价方式,能够使整个评价更为全面。
五、做好课堂练习与课后总结
课堂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教师不能漫无目标的进行训练,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关注,对课堂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不会操作的同学进行细心的指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常对课堂教学过程比较重视,而对课堂练习和总结以及教学生成,常常会忽略。这样会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降低教学效率。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来说,每周课时数很少,学生对于上节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课堂练习与课后总结,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要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结束语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所讲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新时代中,学生未来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与其所掌握信息技术多少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王成林.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9(29):23.
[2]徐海婷.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9(25):73-74.
[3]徐永乐.创客为引,信息教学——创客视域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方略[J].华夏教师,201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