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3.18思政课座谈会中明确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真善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关注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充分抓好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
3.18思政课座谈会着重强调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为了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价值,许多老师开始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核心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及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保障教学的针对性。不可否认,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符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能够凸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本质作用,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在目标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大力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摆脱传统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困境及障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及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越发受到重视,老师们开始以这一教学目标为依据重新调整学科教学策略及方向,坚持对学生在情感上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障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塑造完善的人格,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一)注重美学元素的有效渗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积极渗透美学元素,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容,着眼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积极实现美学转化,将更多的情感元素融入其中,凸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及优势。比如在学习《我们生活的地球》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了椭圆球形,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蓝色星球,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之中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学会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树立学习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意识。另外,老师还可以积极的规划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情境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这也能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加强情感交流,以情激情
要想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环节,老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沟通,促进自身的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以老师的一刀切以及简单的知识灌输为主,无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诉求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交给学生,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保证学生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并能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诉求。
老师需要在完成课堂教学环节之后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障碍,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不同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进而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及发展。比如在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时,老师可以也播放《我不是药神这一部电影》,让学生在观看完之后说出个人的真实感想,这种将情感元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策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
(三)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融为一体,将更多的情感元素融入其中,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互动,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目标,设置不同模式的合作学习小组。在给全班学生分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并主动参与小组的内部分工,在老师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小组学习任务的指导之下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对突破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他们有更多切身的感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使其意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老师可以将自主参与以及课后实践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各大节假日和父母一起参观各种历史博物馆以及烈士陵园,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及成长。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背景有所区别,老师一方面需要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此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释放个人的天性。
三、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对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意义重大。与其他教学目标相比,这一价值观教学目标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一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策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感悟和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庄丽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J]. 现代交际, No.475(5):143-144.
[2]郝耀东.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 考试周刊, 000(0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