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需要攻克的重难点。根据阅读教学场所的不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然而,很多教师经常将关注焦点放到课内阅读上,忽略了 课外阅读。对此,本文将针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1 利用课内外阅读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取得一定的阅读效果。在实践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内阅读效果的好坏对课内外阅读衔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然而,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大部分的阅读材料局限于教材内容,从而忽视了课外阅读,从而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视野,进而限制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注重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具体上来讲,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小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国内外的文化以及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通过实现其有效衔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通过课内外阅读,逐渐使小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通过长期的熏陶影响,逐渐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通过阅读知识的不断积累,也能够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阅读以及思维等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内外阅读
2.1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强化语文基础
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阅读的意义在于拓展视野,收获知识,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愉悦。要使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加强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否则,学生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字、词、句、段、篇、章逐步深入,巩固学生的基础。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或段落,可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分析,以促进学生的吸收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字材料,不同学生出发的视角不同,那么思考出的结果自然就不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通过这种生生交流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整合与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课堂氛围。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引导,从而使课内外阅读更加高效。例如,读书的一大忌便是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想要读好,读透彻,明白作者的用意,那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在起初的训练过程中,给学生指定一篇阅读材料前,我会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久而久之就会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就能够把书读“活”。又如,我鼓励学生熟读精思。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阅读过的书、文章,不能如过眼云烟一般,阅读一遍就放在一边不管了,而是要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只有这样精心研读,细细品味文章的微言精意,才能愈挖愈深,愈研愈精,将书越读越薄。
2.2 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
要想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教师就需要找到合适的衔接点,然后再根据这些衔接点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一方面为学生明确课外阅读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其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学习了《珍珠鸟》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时,教师可以将此作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为学生推荐同一作者的文章《快手刘》,这篇文章同样也表达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学生通过课后的阅读,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视野都得到了拓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以课文的出处作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例如,在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此时学生就会对诸葛亮的才智计谋、关羽的文武双全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课后自主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既能够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
2.3 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
很多学生在面对各种篇幅和形式的文章时,往往会觉得无所适从,通篇看完之后更是不知所云。因此,只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实现顺利阅读。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应该传授给学生必备的阅读方法。并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的,只有在学会精度和略读的基础上,能够明辨哪些文章需要精读,哪些文章可以略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阅读文章《落花生》时,就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们阅读即将解读的问题,“作者围绕落花生进行哪些描写,其中的重点在哪里?”、“花生的好处有哪些,给作者的人生启发有哪些?”等。基于教师这样的问题分析,使得学生能够迅速找准文章中对应问题的内容,从而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学生的阅读工作量,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变得更为高效。
2.4 倡导家校共读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课内阅读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而课外阅读则多由家长们负责,做好家校共读,有助于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的深化。在进行家校共读的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便捷网络来设立相关平台,做好与家长群体之间的联系。比如可以建立班级阅读群,教师定期在群中为家长和小学生们推荐阅读书目,并能够及时回答来自学生或家长提出的问题。家长做好监督工作,更好地促进了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的课外阅读,实现了家校的有效合作。除此之外,在家中阅读过相关书目后,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开设读书交流会或讨论会,学生们可以采取游戏、表演、PPT展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由此一来,家长、学生、教师三为一共同努力,有助于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2.5 注重阅读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主题阅读活动是开展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方法,尽管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的主动性行为,但是这和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息息相关的。要小学生在阅读当中拓展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式的阅读方法有效地引入课外阅读。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创新阅读方式就必须要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具体来说,教师既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强化语文基础,又要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既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又要倡导家校共读,还要注重阅读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模式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映园. 借助课外阅读提升小学语文课内外衔接的策略探究[J]. 课外语文, 2018(9): 141-141.
[2]陈静. 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J]. 新课程(小学), 2018(3).
[3]聂晓旭.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 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11): 187-188.
[4]马铎. 让书香溢满校园用智慧亮丽人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反思[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