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草图是竹根雕艺术家完成一件艺术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在竹根雕创作课教学中,通过“绘制前引领观看与发现”、“绘制中为创作提供框架和细节”、“绘制后活用草图体现创作理念”三个环节的课题训练,让学生掌握草图绘制的技艺,培养徒手画草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造型认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草图绘制 竹根雕 价值与意义
在竹根雕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了雕刻等基本技法。但要求给具体的竹根原材设计造型,并达到“象形、立意”的审美取向是崭新的课题。因此创作前的草图绘制则是竹根雕造型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处理灵感形式的最基本方式。
一、草图在竹根雕造型艺术中的功能与价值
草图是竹根雕艺术家将创作灵感、艺术情思转化为视觉造型和艺术形象的重要形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草图中的“草”字说明这类画稿的非正式性、随意性和不完整性,充满了可以继续推敲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图”则说明了其具有的图纸特点和大致的比例和形体的精确度。
在造型基础课的实践中,学生往往偏爱静止到临摹,整个过程主要是以机械地还原对象为任务,以追求形象的逼真为核心目标,却忽视记忆性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缺乏主观的艺术加工和理解,对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导致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竹根雕是一门注重造型的创造力和发挥竹根材料天然属性的一门艺术,需要作者在制作前进行大量的造型设计训练,其中徒手的草图绘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草图在竹根雕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作前草图的理解和认识相对欠缺。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草图的技巧,培养其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了解竹根根材的天然艺术元素,理解竹根雕的取材要领和契合天成的创作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一)绘制前,引领观看与发现
草图绘制,构思立意是前提条件。触动心灵、引人入胜的构思寄于联想和想像,通常作者会根据不同的竹根根材的形状、特点展开想像,捕形追意,即挖掘材料本身的特质和优越性来象形赋意。因此草图绘制前要叮嘱学生,好的构思既取决于材质的优劣,也取决于对感受生活的深浅、知识面的宽窄和文化修养的高低。所以平时观察生活要细致,对古今中外文化都有涉猎和相应的了解,才可能达到构思巧、立意深,并使竹材的造型与作者的立意契合。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在艺术构思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中,中心环节是想象活动。”可见想象力对竹根雕创作形成构思的重要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了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我相应的采用了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比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捡起一块石头研究一番,可以从其形状、棱角和平面中设想出脸、动物、风景;或者,花一段闲暇的时光去观看天上的浮云,看它们从一个形态幻变到另一个形态。通过这些活动去帮助学生发展视觉的想象力,为进行草图创意、绘制作打好基础。
(二)绘制中,为创作提供框架和细节
进入草图绘制阶段,首先我示范草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知道画草图不受形式和技法限制,可以天马行空般的无所顾忌的随手涂绘。比如面对一个连体的双竹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们回答对竹材的感受。是否有点像两个对话的人,也可以看成是一对恋人,或是久别重缝的朋友;又如扭转、曲折、凹凸等不规则变形的竹根,则可用来表现不同人物的体型,或仰首挺胸,或弯腰俯身,或折身扭体的神态和体形;留着根须的竹材又可处理成带有须发的形象,如老者的须发,动物的皮毛等等。
然后要求学生面对一支支不同形状的竹根材料,依据其形态、纹理等元素,发挥想象,把握其大体的特征,摒弃细节,脑海中设计出有一定立意或新意的造型,并融汇材料、形态、形式等三维造型的知识,用简练的线条构画出相应的草图造型,形象地再现想象中的图形,完成图稿绘制。同时,要让学生知晓草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分析、推敲中形成质的飞跃,从而为进入竹根雕的创作施艺阶段作一个铺垫。这样,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的过程,顺利地掌握了本节的学习内容,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圆满的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三)绘制后,活用草图体现创作理念
草图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创作服务,如果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来,那么再好再巧的草图也将是一张废纸。所以我们说草图是为创作提供基本的框架和细节,这正是我们需要在创作之前绘画草图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竹根施艺时,要引领学生依据草图并活用草图的方法。主要从“雕、造、顺、势”四个方面入手。雕,多用于头部和动态,塑造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典型动作,那么就要判断和预测在根材上是否能够准确雕出符合草图上设计的人物形象。造,指在雕刻头、手、服饰等具有典型性、特征性或标志性的关键部位时,通过对根材的观察分析,依形造势点神,达成从自然美向艺术美跨越的造型、造势、造韵的判断,最大限度地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顺,即将人物动态等关键性的雕刻部分与根材原有的自然形态连贯成浑然流畅的艺术整体,这里既需要严谨的预留分析,还须顺着根材特有的肌理、形态、气韵,使作品集结天然美感与精雕技艺于一体。势,即“随形就势法”,是指依据材料的整体形势,越过局部,直接进入下一部分的造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活用和体现草图的创作理念。
三、草图在竹根雕创作课教学中的意义
在竹根雕创作课教学中进行草图的强化训练,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在竹根雕的艺术实践中更加主动地选用竹材,并依据竹根的天然属性进行设计与制作。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造型表现能力
草图训练强调的是学生对物象主要形体的采用和把握,要求学生抓住主要的规律和构成特征。学生在竹根选用上容易受到细节的干扰,或受制于对象外在的形象特征。因此,通过草图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对竹根主要特征的设计应用和整体表现技能,使他们能够越过细节的干扰,着眼于竹根材料的大体设计和造型表现,艺术地利用竹根的天然特性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草图训练是头脑记忆形象的再加工表现,因此,它的整个过程是与记忆、默想分不开的。艺术创作需要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形象吸引不了人们的注意力,打动不了观众的心灵,也难以达到观者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要求。面对不同的竹根,要善于创造出夸张变形、极具个性的形象。在草图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产生对竹根进行“误读”,而这种“误读”包含了人的记忆和对形象的再加工,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意外地找到草图训练的兴趣点,再现新的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素材的能力
在竹根雕的创意设计中,学生需获取大量的形象数据来为设计和制作打下基础。现实中人们习惯把看到的物象和想象中的事物在头脑里反映出来,这种反映给造型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并能由此及彼,创造出许多不同于真实视觉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凭借草图这种方式将平时所见、所思、所想,删繁就简的记录下珍贵的第一感觉,它像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记忆里,当创作需要时,又会以适当的形式回忆出来,指导我们进行创作,这就是草图尤为神奇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朝闻 《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 1981年
2.常任侠 马驷骥 《中国根艺论文集》“根的艺术是一门巧妙的艺术”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9月。
3.廖军 《视觉艺术思维》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年
【作者简介】张炎, 1961年4月,男,汉族,浙江省宁波市
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