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何蕾
[导读]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从孩童迈入正规教育的学校,是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摘要: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从孩童迈入正规教育的学校,是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和素质提高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加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学生素质;基础教育;语文
        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近年来,本校针对所在城区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列举一些具体做法。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小至上课的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1.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识字是学习的第一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加之我校语文教师加入了跨越式教学之列,识字课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编儿歌、顺口溜等等的方法,识字方法花样繁多,识字课真正地活了起来,逐步养成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写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展现。俗话说:“字如其人。”现在社会上招聘人才,其中一项是从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素质。所以,教师要让小学生从基础做起,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头离桌面有一定的距离。在写字时,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阅读、写作时,会遇到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新词,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学生要么放置一边,要么向别人求助。教师不能学生问就答,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工具书来解决,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记忆深刻,记得牢固。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时间长了,学生认识字、词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快提高,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1.课本阅读的量是有限的,眼睛只盯着课本,会感到枯燥。课外阅读的书籍弥补了课本的局限性,丰富多样。

教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及时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书目,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新课标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阅读故事会、名人故事、小说、寓言、古典名著等。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伊索寓言》等。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必要措施。①学生要学会课前认真预习阅读,对新课有大概认知,课堂听讲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跟上教师的思路,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课堂听讲效率就高。②阅读形式有:精读,学生逐字、逐句去读,理解字词的含义;略读,粗略过一遍,文章的脉络、作者、讲述了什么意思有大概了解;分角色读,学生把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按照人物、情节、段落等让学生分别去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动脑、动口,记得牢、印象深。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勤于动笔,学生边读书边圈点批划,把一些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和疑难地方标出来,以便专心听讲,用心讨论,围绕重点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或者把一些优美的名词佳句摘录,积累学习的素材,丰富知识的储备。
        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我们学校每周主张正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引导,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总而言之,种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始。有了好习惯,才能提高素质,有了高的素质,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未来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李德国.加强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科技视界,2015(01):305.
        [2]赵越.加强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