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桂敏霞
[导读] 中小学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摘要:中小学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其心理品质。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心理辅导活动为基础,以自我认识、自我调控、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在中小学校本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着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预防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形式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中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更多的是应付上级制定的任务,进而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仍旧侧重于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新课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以至于课程发展受到限制,活动流于形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德育化倾向严重
        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实施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将其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重叠关系,也有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德育的拓展,因而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着重于学生理性、信念以及三观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思想价值、行为方式等等方面做引导或正错评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严重。
(三)专业教师储备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师资力量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更是匮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由其他课程教师或德育主任代替,而非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有效选择与学生学段对应的教学内容或主题。
(四)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各中小学校都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一个是通过教师语言传授,一个是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教师语言传授健康知识的方式体验性低,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大。而课堂活动有些过于依赖预设活动,导致对主题探究不深,因此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二、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的措施
(一)树立明确的心理健康课程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为主要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因此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需要学生带着自身的体验去探索[1]。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鲜活的心理世界,也同时会借此去理解教学内容,对课程实施的进程有直接影响。由此可见‘预成’的目标是不适合学生发展的,而是需要在课程中不断生成的。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相关心理教育课程需要以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对象,将心理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2]。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学所用模式以及内容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针对小学生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初中生则需要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形式。在其内容上,需要将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职业辅导并重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出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是课程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专业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因此心理健康教师不仅需要严格遵照职业道德规范,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能力、组织学生探讨能力、开展心理训练能力、心理指导、心理矫正以及测量等方面的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注重体验性与时效性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较强的体验性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注重学生活动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营造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悟、琢磨、探究,在前身经历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进而构建健康的心理。
总结:健康的心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对健全学生人格起到重要作用。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重要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心理体验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活动课程,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元福.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的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2):28-30.
[2]顾敏. 对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