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像一件精细的农活儿,需要教育者用“心”耕耘和灌溉。因为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块荒芜人烟的耕地,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用“心”开拓、施肥、播种、锄草、间苗、灌溉,最后才能收获饱满的颗粒、丰硕的成果。
那么,中小学生需要教育者用什么样的“心”耕耘和灌溉呢?
第一颗心就是红心。这颗红心就是信仰。习总书记虽然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但我们要说,凡是中小学教育者必须有信仰。任何国家的教育都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顺民”的重任,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不例外。我们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具有红色信仰的接班人。因为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我们的信仰必须是红色的。要想把中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红色信仰的人,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者必须是坚定的红色信仰者,必须高举红色信仰的旗帜,做中小学生的播种者、灌溉者,做中小学生的领航人、引路人,让他们能在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奋勇航行。让有红色信仰的人讲信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根红才能苗正。
第二颗心就是爱心。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来自宇宙的博大胸怀,爱是植根大地的浩然正气;爱是对生命的呼唤,爱是对万物的慈悲;爱能润物细无声,爱能立志坚如钢。爱能让生命在浩瀚宇宙中自由翱翔,让灵魂在大千世界中游刃有余。一个没有了爱心的生命如同雄鹰折断了翅膀,腾龙蒙蔽了眼睛,巨鲸丢弃了鱼鳍,生命的意义顿时黯然失色,失去光泽。所以要想让中小学生的生命褶褶生辉、昂扬向上,爱的教育,一刻也不能缺失。有爱的人才能孕育爱的教育,所以教育者必须要有爱心。当前,有些教育者一味地、单纯地去追求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在单纯以成绩来评价教育的体制下,其本身就是把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孩子的成绩绑架在一起的赤裸裸的交易,本身就是缺乏爱心的体现。孩子的科学文化素养固然重要,但爱的教育更为重要。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第三颗心就是信心。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教育者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现代中小学生从他们成长的那一天起就站在了时代的高起点上,他们的见闻和思想从一开始就远远高出我们前代人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有信心。当然,现代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也有许多负能量的东西困扰着他们。追根问底,这是有原因的,一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引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他们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盲目跟风追星;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信息网络渠道对我们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传播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了一些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有信心,既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又要相信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孩子真实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特别是我国在阻击新冠病毒蔓延、打赢疫情防控战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当我们教育者把我国疫情防控和西方国家的疫情防控加以比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表现得异常激动,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立马奔发出来。所以我们教育者要以极大地热忱和信心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比我们强,一定能够在未来顶起中华的脊梁,撑起祖国的蓝天。
第四颗心就是耐心。中小学生都渴望自己能茁壮成长,但成长的路上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由于中小学生自我控制的意志力、自我选择的主动性、自我判断的能力都比较差、比较弱,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果教育者不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他们的内心世界会产生巨大的波动,甚至会产生极端行为。即使教育者给予及时的疏导,也有可能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教育和耕种一样,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就锄草间苗来说,光一遍肯定不行,因为第一次锄草间苗后,过几天又会有新的杂草重生、旁的幼苗斜出,所以经营一块农田,得需要好几遍锄草间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希望通过一次的说教来改变他们原来的思想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我们教育者反复强调、多次跟踪,潜移默化,方见成效。所以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做好长期教育的准备,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润物无声。
总之,教育是一件精耕细作的农活儿,需要教育者用红心、爱心、信心、耐心去耕耘和灌溉。其中红心是种子,爱心是肥料,信心是阳光,耐心是水分,少一样,我们的教育都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