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内在动力和由坚定信念所形成的坚强意志力,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献身精神,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中学生
一、引言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道德与法治课又是主要的教育课程,所以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是改变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二、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竭尽忠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民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向心力和情感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能否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
三、爱国主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地位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无数的英雄为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会学生学习传承爱国主义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学习历史入手,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主义占据重要前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有了爱国主义的情愫,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落实到位,才会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其本身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也就是说,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学生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支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自暴自弃、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
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
(一)课前兴趣引导
上课之前引导学生资助查询资料,总结分析,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之后在纸上把点滴感受、体会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不限,写几句话,作几句顺口溜,画一张画等等都可以。中学生喜欢新异刺激,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可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热情,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课中激情引导
1.创造情景环境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典型情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导入新课时,积极创设情景,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时政热点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斟酌语气言语
课中教师要运用富于美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事理,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增添了感情的色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基本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结束语中,也可以运用情感教学,在总结全文时,对知识情感的升华,亦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
(三)课后情感引导
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们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实际中去。这样通过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真正让书本知识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
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措施得当、行之有效的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提高学生应对当前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自己的理想融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来,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立志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倾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俪荣.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知识文库, 2016(6):153.
[2]罗二平.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6(004):439-441.
[3]赖文钧.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