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希望,以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实践意识为教育的关键,注重孩子们实践能力和奉献能力的提升,积极参与到公益实践活动中来,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植入学生的心中,公益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团结社会公众力量的社会行为方式,能够凝聚社会公众的力量,在反映和满足社会公众的美好生活期许的同时,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小学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体,加强对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的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课堂的现状,能够不断优化完善当前公益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加强公益文化的传播,以提升学生们的公益能力,从而将公益理念扎根于学生们的心中,实现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公益实践;活动课堂;小学教育 ;公益理念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时代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公益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带来了新的契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实时了解到公益实践活动的进展,公益实践活动的展开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通过公益实践活动课堂的开展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到社会自然及日常生活上来,加强其公益理念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优良品质和善良性格的养成。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阐述小学生公益实践课堂的相关内容,系统总结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课堂的方式,进而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以实现学生公益理念及能力的提升,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一、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课堂概述
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是奠定学生学习基础和身心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与互动,激发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和积极性,实时观察感知学生们的情绪及思维变化,鼓励学生们自主创新,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在该阶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及相关情况,鼓励孩子们待人友善,乐于助人,注重培养自身的公益理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后续的价值观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公益实践活动课堂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公益活动,有幸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社会和国家,能够让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都相信这人世间的美好。在课堂上小学生作为公益活动的主体,学生们通过理解公益活动的开展情况,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策划筹备上来,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更深刻清晰的认知。小学阶段开设公益实践活动课堂能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发展。 公益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与不同的人相处社交,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做中学的乐趣,这些都是课本知识里学不到的,相比于单纯的知识讲解,公益实践活动课堂带给学生的益处要更大,尤其是学生在为人处事、待人待物等做人及社交方面,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言行举止都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在开展公益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借鉴良好的行为及优秀公益代表,调动自身的模仿能力,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身的良好习惯,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这些优良传统美德也会在无形当中影响着身边的人,其他人再进行二次传播,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优秀美德和品质的传播。此外,公益实践活动的参与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加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也能在某些公益活动中体验到成年人生活的不易,从而对现有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对受助人和捐赠人都有着深远影响。公益实践活动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们的感情和思想,进而进一步实现德育教育的升华,帮助学生实现良好修养的养成[1]。
二、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课堂方式
(一)引导低年级学生形成公益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公益的概念不能清楚地掌握,因此教师以及家长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引导和培养为主,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渲染,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公益意识。如学校组织的捐助活动,老师和家长起带头作用,尽自己所能表达心意,起到良好示范的作用,同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己所能进行捐助,同时对学生讲解开展捐赠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尊重与关爱身边的人。在进行公益实践时,不分大小,可以从小事开始,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相 关的情境中,模拟相关的公益,能够在模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借助相关的案例,宣传相关的美德,促进学生的理解[2]。
(二)与中等年级学生相互学习实践
中等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思想更加独立,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一些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也会更加注重与不同人的沟通。在进行公益活动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加入,在公益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等年级的学生学习也可以向低年级的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不断增进两方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成长,也有利于成就中年级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和自豪感。此外,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和家长也会进行相互的学习,同时对相关的公益活动也有不同的思考。在参与某项公益活动时,成年人会在公益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而学生则会更展现自身的纯真热情。两者的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共同促进公益实践更好地进行, 能够对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公益意识以及习惯进行强化,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人,促进二者在公益活动中的共同提升以及进步,从而促进公益的发展[3]。
(三)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互动公益实践
高年级的学生与中等年级的学生相比,多了一份独自担当的能力。在进行相关的公益实践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独自参与到公益中,并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得到他人的夸赞。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很少进行沟通和互动。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时,需要更加注重和成人的沟通,增加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相关的活动中能够看到成人解决问题的智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学生也能够结合成人榜样,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努力发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从而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拥有丰富的感情,促进高年级学生身心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课堂进行相关的探究,研究了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如何开展公益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不同的年龄段所适用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特性,需要老师和家长依据其特性对学生进行相关公益活动的引导,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学习传统美德,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在社会自然中学习,获得相关的经验,同时收获美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公益实践的作用。此外,进行小学生公益实践,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责任心,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需要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菊芹. 小学生公益实践活动探索[J]. 教育:教学科研(下旬), 2014, 000(005):P.63-63.
[2] 杨青. 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r——和孩子一起做公益活动[J]. 考试周刊, 2018, 000(075):195.
[3] 赵云生, 于小茵. 带着家长做公益——小学生公益教育实践模式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18, 000(021):P.54-56.
【作者简介】陆琳 1985.06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