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关键词:阅读 课外书 重点语段 举一反三 生动有趣 受益终身 与书为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是自我充电的最好方法之一,把阅读当成一种平常学习的习惯,那阅读将会是最好的自学老师。自我阅读能很好的吸收各种知识,以此来高提自我审美能力、语文的阅读水平及文化素养等。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根据小学生的学识心理精选课外书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主要是以视觉形象思考主为,在帮他们选书的时候尽量以图文并茂的读物为主;图文并茂的读物能更加生动形象的描述书中枯燥无味的文字内容,让小学生在阅读时对读物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
二、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课本中的有限文章与内容不能使学生们举一反三,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阅读内容广泛的课外读刊补充“能量”,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与这篇文章相关的资料都可以介绍给学生阅读,并指导怎样读才能掌握其中的中心,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提升了,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自然就能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五、举办有趣的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六、好书推荐
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时也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将好的句、段以笔记的方式记下来。或者在字句下面画横线,圈圈等多种形式,如果家长、老师看到学生做的笔记方式不要过多干涉,让他们以自己的形式做笔记,自由发挥。阅读也是一种创作的基础,为以后写作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七、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效率
一般在课堂上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课文,然后问这篇课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可以教会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就能自主的进行阅读,扩大知识面。先按顺序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阅读,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找出文章大致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深入找出文章中表达的先后顺序,比如: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找出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步朗读。读懂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容后,就要分步赏读,学生应该养成“不耻下问”的精神,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出来弄明白。仅会提问题也还是不够的,要学会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样学习起来即轻松也快乐。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