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图演分合——从《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一课探时空观念素养的 培育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竺泉波
[导读]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摘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历史与社会学科凝练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思考和实践的内容,本人结合自己执教《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一课从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联系,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课堂师生间的互动等角度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些做法,比较粗浅,欢迎大家指正。
关键词: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三国鼎立
一、梳理教材 精准聚焦
        梳理教材,精准聚焦指的是我们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的培育,载体仍然是教学内容,我们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我们的教学也兼具延续性和整体性,所以我们在一节内容的教学上就无需面面俱到,可以有所取舍,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个核心素养作为重点来落实达成。
        比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框内容。 该内容从公元2世纪末东汉末年开始到公元4世纪初内迁匈奴人灭西晋,140年左右的历史。教材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等几件重大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从统一走向分裂而后重归统一的历史历程。虽然这一课也能体现历史认识、综合联系,家国情怀等素养,但我认真分析后发现这一课内容中体现了多层次的时间段,既有特定战役相关的短时段,也有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这样的中时段,延伸一下,甚至可以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分裂与统一,中央与地方不断割裂、整合的历史;同时本教学内容从官渡和赤壁这样的特定场景,到北方、江东、荆益最后到整个天下,空间场景也非常多元;同时本课的这些重大史事联系紧密,体现了时空的延续性;还有众多历史人物在特定时空框架下的选择。这些都与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中时空观念素养非常吻合,所以我选择把时空观念作为这一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二、巧用工具 精心设计
        时间作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经常从多个角度描述它,比如说时刻、时段、时间差、时序等等。纪年方法是我们感知和描述时间的重要手段,在七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接触了这一工具,但是由于纪年方法多用文字表述,比较抽象,初中学生难以实现脑中的具象,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直观的时间表现工具,那就是年代尺。在这条带着箭头的年代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由远及近的流逝感,在年代尺上,我们可以标注出具体的时刻,也可以描述一些历史时段,我们还可以适当的改造年代尺,以体现多层次事件、人物的历史联系。我在《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这一课中,就用一条年代尺,串联起了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灭亡、西晋的建立与统一等历史事件,标明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西晋王朝等历史时期。通过年代尺,让抽象的时间和时段变得形象具体,历史事件的时序也显得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感知道史事的时间框架。
        空间则比时间具体形象的多,描述的手段也多,文字、地图、图片、影像、图示等等,八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是不强,所以单纯的文字描述不利于学生感知空间,而古代历史内容的影像素材也非常少,所以地图、图片和图示是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空间的重要工具。地图、图片和图示有些靠我们收集整理,还有一些也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历史文献自己进行描绘。在《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这一课中,我搜集了东汉末年疆域图,还有公元195年,公元199年和公元207年三张东汉局势简图,通过这四张地图的展示,学生能直观的发现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弱,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北方曹操兴起,曹袁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等历史事件及当时的一系列空间转换。在具体教学中,我曾经只出示公元195年的东汉末年局势图,问这张图上有哪些主要割据势力?同学们反响平平,而当我把公元195年,公元199年两份东汉末年局势图同时呈现,并问两张地图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同学们参与就热烈的多了,也就是说如果用地图来帮助学生感知空间,用动态的或有差异性的地图通过比较的手段效果会好一些。
        还可以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感知空间,比如这一课讲三国鼎立的局面,既可以用三国鼎立的地图,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示(如右图)。图示与地图相比,元素简单鲜明,方便学生识记,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根据地图自行绘制相关图示,这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对空间的感知。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把199年和207年东汉末年局势图放在年代尺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讨论起曹操势力不断扩大,他是否具有消除地方割据,重新实现统一的雄才伟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爆发和曹操实力扩张的关系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就能帮助他们更加直观明了的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和空间场景。
三、随机应变 精确落实
        课堂预设要不要算无遗策,能不能算无遗策,我在课堂设计时经常这样问自己,有段时间我十分注重课堂的呈现效果,经常想着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怎么反应,甚至希望通过设计规划学生的课堂生成。但是现在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专家们甚至研究了各素养培育不同水平层次的要求,例如下表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各有特色,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非要在一堂课上达成一致的效果,那必然是我们忽视了一些生命。所以这里讲随机应变,是指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这种生命的差异,在设计时要有更加充足的准备,而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放手给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引导他们往下一个适合他们的水平加油,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我们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过于计较一节课的得失,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脚踏实地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这对我来说还需要更多努力。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定将开启一个新的教育时代,从以前的学科教学、分段教学逐渐转向人本教育,终身学习,我们教师也可能面临着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人格塑造的关怀者,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交流,这篇文章是我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些粗浅看法,从内容选择到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欢迎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2)《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牛学文 向佐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