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庐江县委党校 安徽庐江 231500
摘要:交通闭塞的乡镇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困难,老百姓的人均收入相对偏低,在此基础上也导致了在发展过程中的保守心态。面对这种情况,乐桥镇的做法是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优势,走一条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关键词:生态经济;苗木花卉;生态旅游
乐桥镇位于庐江西南部,与桐城、枞阳两县毗邻。全镇辖二个居委会和15个村委会,人口5.92万,总面积128.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1.96平方公里。乐桥镇的交通区位非常偏僻,处于庐江、桐城、枞阳三县交界处,虽距庐城只有30分钟不到的路程,但与外界道路一直没有打开,即使距离县城较近,但仍然属于交通闭塞的乡镇。乐桥镇属丘陵地带,农业自然环境不理想,易旱易涝。作为农业大镇,农作物的灌溉水源完全依靠小水库与当家塘,抗旱时基本上只能靠天收,灾涝时排水也是大问题。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多年以来一直以种植双季稻为主,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偏低。以上客观因素加上长期闭塞落后导致的保守心态,导致乐桥镇一直是庐江县落后乡镇的代名词,经济、社会发展总是慢别人一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后发而奋起,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如何尽快改变当地老百姓的传统耕作模式,该怎么做才能既保留乐桥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呢?
一、如何抓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乐桥镇属丘陵地带,古传为“东海之稍”,区内拥有“岱敖、藻青、芦席”三山,岗畈相间,地形呈波状起伏。雨水充沛,同季分布,适宜种植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盛产粮食、油料、瓜果。
乐桥的工业起步慢,但是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就较好,这也是该镇非常独特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该镇几届党委都提出并力抓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是比较合适的一条路,也应该成为乐桥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方向找到,接下来就是如何突破的问题。要找准乐桥发展生态经济的突破口,就是从苗木花卉起步,贪大是不行的,在此之前有失败的教训,安徽省涵乐源生态农林有限公司的夭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作为落后乡镇,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一步,通过三至五年把乐桥镇打造成皖中苗木花卉基地,来支撑该镇的生态经济。提出这样的发展方向是有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的。因为地处丘陵地带,乐桥的老百姓一直有在房前屋后种植香樟、桂花等经济作物的传统,丘陵地带的土壤特点也非常适合这些经济作物的生长。在零散的种植户之外,该镇还培育了三个生态龙头企业,对生态经济起步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一是安徽省蟠桃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市级龙头企业,也是庐江县唯一有资质的绿化公司,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的培植、营销并设计、承建园林绿化工程。最近两年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在原有500亩基地之外,今年又在杨岗、大化扩展至1000亩以上。二是常州客商吴大春的大地草坪绿化有限公司。
一期工程在该镇占店村租用500亩良田培植草皮,销售面覆盖成都、江苏、上海、武汉等地,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二期工程正在启动中。今年正月在桂元村租用500亩山场,打造苗木基地,形成产业链。该公司的成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草皮,提高收入水平。三是乐桥镇从事苗木花卉栽培的11个经济人,联合成立了庐南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是林业站长,成员包括柯坦、泥河等地的人,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的营销,给零散种植户提供了销售的平台。在这三个机构的带动下,加上乐桥的老百姓包括村干都有一些苗木花卉的小型基地,全镇苗木花卉已达5000多亩,应该说这一产业在乐桥镇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第二步,兴办农家乐。目前蟠桃园林公司在王岗水库附近,规划设计和利用水库办垂钓与绿化捆绑式农家乐,总投资800—1000万元。此外,常州老板董万明先生在二环路投资兴建的1800平方米新城山庄正在装潢,国庆节时能投入经营。
第三步,等农家乐项目零散点连成线之后,将依托岱鳌山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岱鳌山脉的六座山峰座落于乐桥、枞阳、桐城交界处,被称为江北的小桂林。整个风景区由龙王顶、平顶山、马鞍寨、狮子峰、石婆岭景区等组成,非常险峻,也非常美丽,是尚未开发的旅游胜地,其深洞开发价值高,周边有地热温泉。总之,岱鳌山旅游开发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小规模开发意义不大,大规模开发时机还不成熟。当庐江与环巢湖联系起来,当汤池温泉与柯坦、乐桥、罗河、冶父山连成庐南民俗风景线,也就是乐桥的旅游产业兴盛之时。
苗木花卉—农家乐—开发岱鳌山,三步走战略的实施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规模出效果,乐桥镇党委以及今后的领导人需要政府的更多支持与理解,因为生态经济是一条新的路,在要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甚至是一条艰难坎坷的路。沉下心,不短视,不盲目,不跟风,前景才会真的广阔。
三、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因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是当今中国诸多地区和城市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与有效保护环境,可谓“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但往往两者不可兼得。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成了关键。从全县来看,目前工业先行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办工业也确实是快速提高经济实力的有效办法。那么是不是所有乡镇都要大力发展工业呢?这个问题其实值得商榷。第一,大规模发展工业第一会耗费大量资源,第二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庐江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矿产资源的开采一方面已经造成了当地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单单只靠卖矿石是巨大的财富的浪费。损失了资源和环境,换来的经济收益却并不大。
或许庐江不应再一味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迅度,而应该在和谐、宜居、以人为本方面下功夫,着重抓好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公益事业设施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朝着宜居、和谐的城市方向发展。以土地、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是急功近利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无法逆转,在全球污染严重的年代,一个不具备环保规划的城市有如一台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在城市的发展中必然承受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与灾难。
别人走过的路,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再走一遍才肯承认不好走,就像非要亲自吃一次蜘蛛才明白蜘蛛原来不好吃?经济应当和谐地发展,经济发展不应当损害环境,这是共识,然而却很难做到。在这种大背景下,乐桥镇找到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方向,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可以说是发展经济的一条新路,也是一条好路。
作者简介:
周敏(1976-),女,安徽肥东人,文学硕士,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