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总是不尽人意,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方法,好的特好,差的特差,每次测试中差的只有个位数,在同一课堂的下,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永远希望好的更好,差的也能渐渐的赶上,若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跟得上,听得懂,学得好,做的准,就需要老师去进行分层教学。
一.认清每一位学生的现有只是水平、能力水平
如何认清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那就需要老师去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终结性评价,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带选拔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评价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他们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他们的学习,营造使学生爱学善学的校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分层教学
二、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和自己不擅长的,老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问题讲解中的重点及难点是:
1、探索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的方法.
2、“斜边直角边” 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掌握和应用.
如图,已知:△ABC中,AB=AC,CD是高,P是BC上的任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是E、F。求证:PE+PF=CD。
分析:本题要证明PE+PF=CD,是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所以可根据线段和的定义,在CD上截取DG=PE后,再证明留下的CG=PF。
在作出了DC=PE后,由条件CD⊥AB,PE⊥AB,可得DG∥EP,所以四边形DEPG就应是平行四边形,于是联结PG(如图5-62),再由∠GDE=90°,就可得四边形DEPG是矩形,∠PGC=90。这样要证明相等的这两条线段CG和PF就成为一对轴对称型的全等三角形,也就是△PFC和△CGP的对应边,于是问题就可证△PFC≌△CGP。由于已经证明∠PFC=∠CGP=90°,PC=CP是公共边,所以还要再证一个性质由AB=AC,可得∠ABC=∠ACB,而由PG∥BA,又可得∠ABC=∠GPC,所以有∠FCP=∠GPC,从而就可以完成分析。
本题在作出了PG,并得到了四边形DEPG是矩形后,就出现了PG∥BA,是三角形内一条边的平行线段,所以可应用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进行证明,于是延长PG交AC于K,如图,则由AB=AC,就可得KP=KC,那么CG和PF就成为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所以结论可以证明。
学生无法理解并判定出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结论成立。此题还有相似三角形证明法、外接延长线证明法,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知识水平有清楚了解和认识,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更优良的分层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才能不攻自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获。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因此能使教学内容较好的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分层教学可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对于学习困难生。可以从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着手,激发学习热情,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识内容,从而使他们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达到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可以使学科学习成绩评价更加合理化
不分层教学,所有学生一张试卷,成绩按由高到低排序,往往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分层教学,各层次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比如对低层次学生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内驱力,以得到成功体验,使自己产生成就感,为进一步学习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又如,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采用个体相对评价,以评价学生自身近阶段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三)可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出色,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分层教学可使学习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在―个层次中学习,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学习条件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准备教案。由于事先对学生的了解,老师可以尽量考虑给同一个层次内的学生准备学习内容,而不用再像分层前那样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以致增加了注意力的分散程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由于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使得同―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基本相当,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不必重复讲授同一个知识点。不用再像分层前,老师既要照顾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还要照顾学习困难学生。
(四)可给学生一个奋斗的“阶梯”
由于分成不同的层次,学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被分在一层,也就是原来班内的优等生都聚在一起,高手云集,而且这部分学生自尊心、争胜心特别强,都不甘示弱,因此学习更富有竞争力。俗话说,下棋要找高手,就是这个道理。分到低层次的学生,看到分在前面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会奋起直追,努力赶上成绩优异的同学。这样你追我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洁.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94.
[2]杭伟.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16.
[3]梁鸿凰.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学周刊,2018(3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