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部对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且难度较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反映出“学不进去”、“学不懂”等问题。在另一方面,学生往往没有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只能够在课堂中接触数学,这样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并给出几则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存在的问题;课堂效率
虽然日常生活中使用到数学的机会很多,但是也只是停留在算数等简单的数学内容,并没有深入的使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所以要想学好数学还是要从课堂入手,课堂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课堂的效率低下,那么学生的数学成绩肯定也不会很好。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反馈,积极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勾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将更多新颖的授课模式融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之中。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固定
由于中国教育的模式较为固定,导致初中数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模式固定的问题。虽然新课改的推行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新课改的推行,毕竟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还一直延续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这样的固定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效率低下,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师往往在教学中会使用到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种经验无疑是好的,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深了教学模式的固定化,这些宝贵的经验,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
(2)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新课改的推行,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不要把积累下来的经验当做宝贝一样对待,要清楚地认知到经验的优势和劣势,对教学的内容要清晰地掌握,对于一些新的知识需要及时的更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利用新颖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如果教师的素养提升上去,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肯定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3)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
初中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较为单一的,只看学生数学试卷的成绩,已经成为教师和家长的思维定式。但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情的考核仅仅在于试卷吗,笔者认为并不是这样,数学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只局限于试卷成绩的高低,更是考察学生有没有培养出来数学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这样单一的数学考试评价体系,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让学生创新意识与整合的数学思想难以形成。
二、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提高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正是学生产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同时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从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方面着手,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创新性的挖掘新的知识,还能使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得到老师的悉心辅导。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的存在,由于初中数学所学的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较为沉闷压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施教,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列举,携程日常生活中及身边的一些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也可以增添一些提问环节的设置,学生回答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进而愿意为数学的学习而努力。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逐渐走入课堂,现在很多教室里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还需要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行掌握,不仅仅只局限于播放幻灯片,还可以用来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以及电影动漫中有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桥段。利用这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学生从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一个愉快、轻松的数学世界里,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结论:总而言之,新课改的推行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完全适应,所以教学中出现问题属于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教师不要害怕问题的出现,及时针对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重中之重,强化自身的素质,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学习、利用一些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与同学进行互相监督,相互促进。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使初中数学的课堂变得高效,数学的成绩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付昌洪. 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新课程(中), 2014(10).
万来富.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究[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