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辛薛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辛薛晶
[导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强且十分重要的课程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强且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增加课堂学习效率是个重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依赖性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提出优质问题,有效的引导学生,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学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也逐渐金进入现代化领域。新课标改革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式教学仍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也很难让学生深刻的思考,缺乏问题深度,不具有明确的问题方向。而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求解和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下面会对有效提问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1.所提问题解决时间有局限性
        小学教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在有限时间内,教师要讲提纲内学习内容按部就班的教授给学生,存在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供给学生解答的时间就很受限制,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充分思考回答,会打消学生探索积极性,一旦没人回答问题,教师会自己将答案说出,原本想让学生思考学习的初衷就无法实现,如此循环,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所降低,答题的兴致也会渐渐消退。
         2.问题难度过于简单  
         因所提问题围绕课堂学习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在备课过程中进行设计,只是针对所讲内容进行与学生的互动,提出的问题就会很简单,多是以知识点记忆为主。比如刚刚说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再重复一遍,或者是复述书本的内容,让学生说出答案,这样的提问简单乏味,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不宜于知识点的掌握。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问应围绕学生进行,仍不只是单纯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一堂数学课程会涵盖血多知识点,涉及大量的知识信息,在提问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启发为主,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带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致。比如,在四则运算减法的性质学习中,教师可以拿五张苹果图像卡,这样提问“这里一共有五个苹果,先给你两个,再给你一个,还剩几个?”,学生看到图像卡有三张在自己手中,教师手中只剩两张,会回答“两个”。教师紧接着问“一共被拿走几个?”,学生会回答“三个”,由此可以引出a-b-c=a-(b+c),也就是说减数连续减去两个被减数,结果和减数减去两个被减数的和相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学生参与性强,知识记忆也会有所增强,知识点掌握也更加牢靠。
         2.以问题形式切入知识点讲解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入学习。比如教师在课上拿出一块等边三角形形板和一块正方形形板,两块形板的底和高相同,向学生展示两块形板,重叠在一起,再分开形板,向学生提问“这里有两块形板,哪块形板比较大?”,学生可以凭借所看到的形板大小进行回答,然后再问学生“大的形板比小的形板大多少?”在没有接触三角形和正方形面积算法之前无法对问题进行解答,但会有解答问题的欲望,对如何计算形板的面积充满好奇,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学习面积计算方法。当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掌握,也会产生同类问题的思考,对于相同原理的不同问题都会进行解答。


         3.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提出主要针对学习重点内容,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失去问题提出的意义,问题过于复杂,则不利于学生解答问题。同样,学习内容有难有易,是对于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所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亦应该有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教师进行灵活掌握。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难懂得知识接受起来有困难,如果较难的问题进行堆积,学生学习动力会有所下降,积极性也会被打消,久而久之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问题的提出时应由简单逐渐到复杂,使得学生有个适应和缓冲的过程,不会一下子被难题难倒,从而失去信心。
         4.有效提问个体化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但因年龄原因,多以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为主,而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个体化差异也比较明显。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设计整体进程,对于课堂提问,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充分发挥有效提问个体化,让学生有均等的就会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答案,表达自己的所有想法,能够和大家分享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问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而对于知识点接受困难的学生,问题可以以基础简单的方式切入,慢慢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的思维进度为主,适当引入新的知识点,多份耐心,使不同学生都能对问题理解并能对新的知识进行吸收掌握。
         5. 有效提问情景化
         教学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教为学,学为用。对于教学过程所提问题,可以联系到生活情景当中,使问题情景化,既让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实际应用,也可以借此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学习变得简单轻松,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在日后的生活当中,遇到相类似的情景时会很快联想到课堂学习的内容,学以致用。比如小学数学中的连加连减运算,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公交车上,承载了20个人,到了第一个站点下去3个人,到了第二个站点下去4个人,上来2个人,到了第三个站点下去1个人,上来3个人,现在公交车上还有多少人?而在认识人民币的课堂上,可以拿出人民币向学生展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分配给每个小组价值相同的人民币,设置相同的问题,让不同组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人民币有基础的认知,并在运算答题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不同组合应用,这样的情景融入教学提问当中可以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学习内容形象化。
         6.增强提问的内容深度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为基础知识点,教师针对基础知识学习,可以适当增强提问内容的深度,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此提出的增强问题深度,不代表提出的问题复杂化,问题太难不利于学生进行解答,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学生能够进行回答也是不可行的,这样的提问也将变得没有意义。所谓的深度指的是问题紧靠知识点,能够引出学习重点,涉及学习难点,突处提出的问题核心,让学生能够抓住学习要点,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点。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十分重要。教师作为小学教学的主体,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设计好课堂提问环节,课上进行有效提问,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提出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课后不断反思调整,对提问不断精细化、具体化、创新化、个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以问题形式切入知识点讲解,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效提问个体化、情景化,增强提问的内容深度,充分把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这一重要阶段,以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夯实知识点,学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宏.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J].名师在线,2020(13):46-47.
   [2]刘春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58.
   [3]陆宝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95.
   [4]杨大苍.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