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基本要素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王昌玲
[导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首要的教学目标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首要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今后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基本要素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是数学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不应因为觉得小学生年级小、教学太麻烦而忽视这项工作。古语有云“风起于青苹之末”。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后这只思想的“蝴蝶”没准会刮起一场新的数学思想风潮。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基本要素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想完成这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攻坚战,就必须了解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基本要素,这个基本要素就是教师和学生双方。
        首先,教师方面。教师在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师应当熟练、准确的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中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对于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延伸,做到不“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接触,这样教师能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其次,学生方面。小学生处于孩童时期,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成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思维不成熟,但是天马行空没有拘束,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小学生活泼好动,专注力低。喜欢触碰了解新鲜事物。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寓教于乐。
        二、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课堂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直观性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课本教材由于本身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内容,这会导致有些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变成“死读书”,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

在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课程中,课本展示的图片是一些杯子、球、盒子、魔方等,笔者认为这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展示给学生更丰富、更宏大的内容。比如,宇宙中的星球、运载火箭、水立方、长城等,让学生建立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宏大的世界观,这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自主运用数学思维去看待这个精彩的世界。
        (二)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数学习题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分数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枯燥单一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受到挫折以后情绪低落,导致学生厌恶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前面我们说过,小学生是一群好奇心非常强烈的群体,他们好像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提问,老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小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表现自己的,这种方式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踊跃的进行提问。其他学生在别人提问的时候也会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表述出自己不一样的数学观点。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教师了解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和教师之间增进了感情,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提升。这样互动式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在学习生活中思考问题。
        (三)情境化课堂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运用于生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良好的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真正目的。在小学的课堂中由于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往往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情境,让学生将数学思维代入到情境中。这种情境并不局限于单纯的商贩交易,可以涉及到积木搭建、家庭生活等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比如,设定情境,家中有五口人,家里有五个香蕉,其中有一个香蕉坏掉了,那么我们需要在购买几个香蕉才够吃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把设定好的情境问题分发下去,让小组之间进行角色互换。学生通过这种“复制”生活场景的模式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乐在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顺应教学要求,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的探索创新。科学合理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真正的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学娟.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探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19(09):59.
[2]潘旭东. 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点[J]. 小学数学教育,2017(Z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