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学生的逆反心理类型及处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王淑珍
[导读] 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如何应对学生逆反心理是不可忽视以及回避的一大问题
        摘要: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如何应对学生逆反心理是不可忽视以及回避的一大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保障小学数学课堂优质化,本文主要是关于小学数学课上应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学生;逆反心理类型;处理策略

        数学学科本身就具备抽象性的特点,很多学生表示比较难以接受,同时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师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够得当,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直接的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学生逆反心理一般表现
(一)自主逆反
        对于动物来讲,基本上没有主观性,但是对于人来讲,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所以,对于当前的教师而言,如果对于学生过分的苛刻,采取完全控制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行为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和限制,反而会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去做一些和教师要求相违背的事情。这样,本来学生还有一定的兴趣,由于受到了教师的约束和控制,反而逐渐丧失兴趣,和教师对抗,不配合教师工作[1]。
(二)超度逆反
        超度预防主要就是由于期望值容量超出限度,或者是教育者所教授内容过分机械化导致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与此同时,教师期望过大、目标过高等等,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的心态,不仅仅让学生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一旦学生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以及期望,将会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三)禁果逆反
        对于人来讲,越是受到禁止的事物反而容易诱发意想,反而会更想越雷池一步,这就是反向心理。比如,数学课上,要求学生将作业按时交上,结果出现一大批不按时交作业的人。另外,让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越希望学生各抒己见,其最终结果反而是导致学生仍然是不关己,高高挂起。另外教师越要让学生学人所长,其最终结果常常是学生依旧我行我素,独来独往。除此之外,越想给学生进行激励评语,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四)平衡逆反
        教师和学生若是处于情绪对立的状态的情况之下,即便教师所秉持的认知、观点、立场、态度和学生内心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学生依旧不动声色,不领情以及不以为然,常常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状态,这主要就是由于学生想要显示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对立性。是学生和教师抗争的一种表现[3]。
(五)评定逆反
        评定逆反主要就是指学生和教师两者在对于某个对象进行评定过程当中差距比较大而造成的逆反心理,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容易造成学生不管教师做什么都不认可,导致学生目中无人。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工作难以得到顺利推动,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
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策略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意志力
        对于当前教师人员来讲,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课堂表现不能进行正确评价,将会对于教学工作造成严重阻碍和影响。比如某个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当中,总是容易丢掉小数点,这样在课堂之上得到了小马虎的称号。考试成绩不良的情况之下,也被教师长时间批判,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所作所为全盘进行否定,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逆反心理,认为自己在教师眼中什么也不是,所以完全和教师产生对抗。对于当前的教师而言,需要对于学生问题进行一分为二的看待,切莫一叶障目以及不见泰山,要积极配合学生整体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5]。另外,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促使学生逆反心理得到消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虽然教师扮演着主导者角色,但是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若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当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阻碍,往往会感到徒劳无功,不能进步,这样很容易产生厌恶厌学情绪,甚至会逐渐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正确对待挫折以及失败,促使学生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产生的逆反心理。


(二)创设学习情境以及激发学生兴趣
        在当前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比较良好学习情境,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具备逆反心理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和谐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关系不断融洽,让学生可以自觉自发融入到和谐环境和氛围当中。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并且,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淡化逆反心理,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从教学结果出发,通过精心化的设计,每节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促使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巧妙的包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6]。例如在《比的意义》这一节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采取剪子、石头、布游戏,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获取不一样的感受,不论是产生了疑问还是受到了启发都是对学生的一大收获。通过小小的游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领悟以及体验发现,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数学课程对自己的束缚,防止学生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
(三)数学教法上变封闭灌输为开放式引导
        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要将封闭式教学方式转变成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都是采取填鸭式、机械化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自身思维能力受到了影响和抑制,让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导致学生产生严重逆反心理。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采取合理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与此同时,需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突出学生差异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并且,还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获得知识以及经验。比如,通过丰富多彩、幽默风趣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游戏,避免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7]。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及促使教学充满活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是师生平等对话,平等对话意味着师生关系在人格上的相互平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营养、相互回应、相互碰撞以及相互生成。只有平等的关系之下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创造出民主交往以及心理互融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逆反心理得以消除。例如在乘法分配律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题进行练习,比如,让学生出一乘法算式,教师出一乘法算式,两个乘法算式加起来进行简单计算,比如教师出27×18,学生出27×81,通过让学生和教师间相互出题,不仅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营造了良好民主宽松教学氛围。另外,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教师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同时有利于智慧火花相互碰撞和喷发,让学生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促使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参与者,尤其是在教学过程当中面对重难点的内容,需要组织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与此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的点拨、启发、借鉴,这样就让学生形成立体化思维网络。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更新以及转变观念,同时,加强对学生合理以及科学的引导,降低学生逆反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琴.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111-112+115.
[2]鲁浩文.谈职教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78-79.
[3]王戈峰.高中阶段体育课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疏导方法[J].青少年体育,2019(10):40-42.
[4]施嫣涵.巧借饲养活动,改变小学高年段学生逆反心理[J].小学教学研究,2019(15):94-96.
[5]陈洁浩.关于“逆反学生”心灵感化的教育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34.
[6]马晓月.“心理援助”对于中职学生逆反心理干预作用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40.
[7]刘伟.正确对待“顶牛”  因势利导“逆反”——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