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 涂利杰 林茂媚
[导读] 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是对教学思路的一种创新,是采用整合的方法对某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整理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是对教学思路的一种创新,是采用整合的方法对某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完善的知识教学体系,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单元整体教学的构架与实施,对小学生明确单元目的、建构知识体系、拓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字: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架构与实施
        小学数学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简单的一课一备,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整体结构与内容有着充分的认识与了解,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并且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形成一个单元教学体系。它以单元整体为视角,以教师合理规划教学目标为前提,更好的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特征
(一)结构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的结构性主要体现在认识层面和课时层面两个方面,从认识层面来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知识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教师要做到科学的灌输新知识,同时系统的复习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课时层面来说,每一单元内的小节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潜在关联,保持单元整体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整体性
        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点,单元整体教学绝不是把课时目标简单的叠加在一起,而是需要对单元内容有着宏观的调控,科学有效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师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统筹知识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三)规划性
        想要做到单元整体教学,就必须对教材有全面细致的了解,需要明确本单元内容在整本教材中所占的地位,确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还需要根据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教学课时,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具体作用
(一)可以明确学生的单元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要想架构合理的单元教学体系,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有充足认识,明确各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强调突出重点难点,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系。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数点的含义、计算法则及基本定律,是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小数点加减运算的重点是要确保小数点对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潜移默化的掌握系统知识。
(二)可以加强学生的概念梳理,创建思维导图
        在架构数学单元教学体系时,一定要对单元中的数学概念进行梳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做到对知识点的有效贯穿,并随着课程的深入,填充框架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数学核心素质。
        例如在“轴对称和平移”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明确知识点的特征。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具体的轴对称和平移的动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互探讨,加深学生印象,切实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与特征。思维导图的建立,不仅可以做到对知识点的梳理,还可以在复习时,强化记忆与理解,夯实数学基础。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扩展,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学科中,蕴含了很多数学形式,例如数形结合与转化,归纳总结等,教师要不断深化单元整体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以“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为例,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时加强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转换,扩展思维方向,深入探究多边形的规律与特征。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实际课堂中,引导学生亲手制作多边模型,并在实际中把未知图形转换成已知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出现的多边形,例如学校梯形花坛,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测量,得出正确结果,加深学生对图形转换的理解与分析。


(四)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实现单元内部知识的科学整合,不仅要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加强学生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做到对单元知识点的有效衔接与贯穿,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分数的运算法则”时,可以设置一个分数除法的数学专题,对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相除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架构与实施
(一)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具体架构
        现有阶段相关学者认为,要想架构具体的单元整体教学体系,可以把单元整体教学体系分为种子课、生长课,整理练习课和综合拓展课四大类。
1、种子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数学的结构性与生长性,认清知识节点,梳理知识脉络,这中认知节点的课程称之为种子课。
2、生长课:生长课是为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设置的,让学生在掌握种子课,也就是根本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自然引出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引发对知识点的探索与深入,真样的课程称之为生长课。
3、整理练习课:在对单元所有内容学习完以后,教师要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整理练习课。
4、综合拓展课:在对教科书上的所有知识点梳理练习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开展补充拓展教学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脱离课堂的桎梏,以所学知识点为圆心,向相关领域无限延伸,这样的课堂称之为综合拓展课。
(二)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
        通过对课程的具体划分,建立了具体的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而想要实现这一体系的具体实施,还需要教师的严谨钻研,要对教材内容熟知于心,明确本单元整合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仔细分析单元内各课时之间的联系,保证种子课与生长课之间的相辅相成,最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加强,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
        1、教师要理清单元脉络。在内容上确定种子课,在一个单元中,可以设置一节或是若干节种子课,它囊括了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并且详细阐明了他们之间的上下关系。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就是这一单元的种子课,它是贯穿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根源,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种子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加强学生对根源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利用学生现有基础,挖掘学生的隐性潜能,巩固其知识体系的建立。
        2、教师要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生长课就是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学习的自主构建和生长,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当客体身份,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自主建立。
        3、教师要帮助学生引申知识点。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这种引申包括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构建,同时也包括对数学思维的深化,经验的提升等。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关拓展训练,为后续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提供经验。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通过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创建思维导图,课后拓展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体系,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必然起到核心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礼娜.单元整体教学,撬动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支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38-139.
[2]左姗姗. 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李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刘艳平. 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刘仙玲.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