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德育光雨,促进良性成长 ——初中美术德育教育的几点教学方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5期   作者:陈瑞春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德育在教学中逐渐占据较大的比重,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德育在教学中逐渐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就成为众多一线教育从业者积极探究和钻研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初中生的德育教学方略,以美术教学为例,主要从联系生活、勾连故事和集体协作三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和教学实践,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对广大教学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教学方略
        美术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关系到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精神世界的丰裕,特别是在日益强调全面教育的当下,美术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德育和美术教学的集合,契合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更内在的发展需求,因此,对初中美术德育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美
        生活化教育是教学改革以来一直强调的重要论题,将教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与所学科目的联系,增加他们相关的学科素养。艺术与生活不可分割,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中将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察觉生活与艺术的关联性,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譬如,在学习“让图表说话”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就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图标知识,收集自己家庭生活中诸如一年内的水表支出、家庭单月支出等信息,做出相关的折线图、柱形图和饼状图等图表,分析各种图表的清晰性和明辨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想办法对表进行美化,保持图表实用性的同时,令其更加美观,体会图表与生活的联系。这个过程中,有学生收集了自己家庭半年的生活开支,首先建立了分类图表将信息分为零食开支、水电开支等几类,又进一步用饼状图表和折线图表,整理出自己一家每个月的各项开支和半年的开支起伏,同时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如表示零食开支水果,用水开支水滴等)对图表进行美化……这样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美学意识,让其发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并使用美术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装点生活。
        二、勾连故事,培养学生民族感
        故事启迪人,故事引导人。我国的美术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典绘画到经典雕塑,再到水墨生香的书法文艺……这些在我国文化星空迸发璀璨光辉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故事。美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接受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通过故事的方式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以达到一课多效的效果。


        譬如,在学习“书法的点画之美”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诸如书法的种类、点画的力度、严谨和随性之美等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就提前给他们安排了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与书法相关的历史和人物故事;在课堂教学时,借助网络信息工具,以“我与书法故事”为题,将图片和视频相结合,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形式,向学生讲述了王羲之、米芾等优秀书法家苦练书法的故事,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将他们带到故事当中,感受书法家的毅力和为目标坚持的坚强信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书法历史和相关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树立学习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目标奋勇前进,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集体协作,增强学生团结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协作力,这是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之一。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和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他们外在能力得提高。初中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团结力的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标志,符合社会发展、课堂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共同要求。
        譬如,在学习“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时,围绕与剪纸相关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和寓意等知识外,还组织了“我与小组共成长”的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信息,发挥头脑风暴,碰撞思维的火花,共同设计能代表本小组特色的剪纸图案,并通过分工的形式,将剪纸剪裁出来,从创新性、美观性、剪纸寓意等方面入手,多角度评价各小组的剪纸作品,选出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这个过程中,大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有学生动手能力强,就负责剪裁,有学生写字漂亮,喜欢写作,就撰写作品寓意,有学生观点新奇,就负责创意……如此一来,整个美术课堂瞬间“活”了起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助于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其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相对漫长、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工作时,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结合德育教学的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美;勾连故事,培养学生民族感;集体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较高限度内促进初中生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宋远鹏. 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31.
        [2]亢海涛. 谈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